|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奋斗的“贫农”有了好日子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奋斗的“贫农”有了好日子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9/9 7:33:2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1949年8月10日,吕德全出生在“土改”后被划为“贫农”的家里。他一路走来,经历新中国的历次变革,生活也越过越幸福。

吕德全和赵广芝是一对夫妻,胡多江和谈祖珍也是一对夫妻,他们都是小甸镇吕圩村的村民,也都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据了解,该村贫困户中和共和国同龄的有8人,他们有的已经出列(脱贫),有的正在扶贫队的帮扶下加速脱贫。截至目前,已经脱贫270户。

2017年5月1日,淮南市一夜之间派出一百多个扶贫队深入全市贫困区进行扶贫济困。

淮南市烟草专卖局扶贫队进驻此处,当即投资37.8万元建起帮扶项目——60千瓦的光伏电站。该发电站日发电量300度,年纯收入约6万元。2018年该局又投资了30万元安装了137盏光伏路灯,改善了当地的生活环境。

近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走进吕德全和赵广芝的家,听他们谈起70年的生活历程。吕德全在家男孩排行中是老大,由于家里姊妹多,11岁的他虽然学习成绩很好,却只上了一年半就辍学,回家种地。19岁那年,经亲戚介绍,他结了婚。那时,他的新家唯一大件只有一床破被。赵广芝一提起这件事,气不打一处来,声音也大了,懊恼地说:“不看亲戚的面子,谁会嫁给这么穷的人。”

当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问他们最新幸福的日子是什么时候时?两人异口同声地说:“分田到户。”从此,他们过上了吃得饱、穿得暖的好日子。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盖起了一间一间新房,娶来了儿媳妇。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已经不如从前,劳动能力也随之下降,他们成了贫困户。

住在为儿子成家建起的房子里,儿子儿媳妇都出去打工了,他们已经在这里住了10多年。冰箱里摆放着新鲜的鸡蛋,只有一把豆角。蔬菜他们是不用储藏的,地里种的有的是,冷冻室塞着多种肉品。小院里养着成群的鸡、鸭,站在硕果满枝的柿子树下,他们的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去年,他们家在多项政策扶持下,享受了健康脱贫政策,他们养鸡不仅收入上千元,同时还享受产业发展补贴金,还有养老金等。被列在2021年才能脱贫的吕德全,今年有望摘去贫困户的帽子,向小康迈进。

胡多江和谈祖珍现已脱贫。多年前,谈祖珍因身患多种疾病致贫。如今,他们享受医保及各种政策补贴,不再为生病发愁。

当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前去采访他们时,见到了你耕地来我拾柴,正在田间地头忙碌的情景。胡多江用拖拉机在整理打谷场,谈祖珍将翻动出的杂物捡拾干净。今年他们已经七十周岁了,看上去像是50、60岁的样子,他们笑谈赶上了好时代,过上了好日子。

“贫农”吕德全的幸福

图一:吕德全和赵广芝在柿子树下细说家长

图二:扶贫队经常深入到农户中讲政策送温暖(记者 张芳)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