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三代电力梦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三代电力梦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8/5 9:07:3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的妈妈出生于淮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当时,小村庄还没有通电,一到晚上,家家户户都与煤油灯作伴,而大部分人家连煤油灯都舍不得点,天一落黑就上床睡觉。村里的高伯家境稍微好点,他家有一件“家用电器”——手电筒,比煤油灯好用,比煤油灯亮堂,高伯像宝贝似的收着,轻易不往外拿。有一次,一个邻居遇到急事要赶夜路,向高伯借手电筒,高伯不肯,那邻居走夜路崴伤了脚,村里人都说高伯小气。高伯委屈地解释:手电筒里的电池快用完了,而买电池得转好几趟公交车到市里的供销社——还不一定能买到。姥姥叹息道:“啥时候咱村家家都能用上手电筒就好了!”

时隔不久,高伯在南京当兵的儿子回家探亲,跟村里人讲:“城里到处都是电灯,一到晚上就大放光明,照得大街上像白天一样。”听得姥姥向往不已:“那电是从哪儿来的呢?”“发电厂发出来的电,通过电线传播到四面八方。发电厂的工人,个个都神气得不得了。”姥姥当即做出决定——送妈妈和小舅到十几公里外的镇小学念书:“好好读书,长大了进电厂当工人!”

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里求学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需要克服诸多困难,比如,每天一放学,妈妈和小舅就要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回家,在天黑之前完成割草、挑水、喂猪、烧饭、写作业这些事情。姥姥心疼了,咬紧牙关让全家人喝了一个月的山芋糊糊,省出一点钱来从代销店打回三两煤油。每天晚上,忙完家务,妈妈和小舅头碰头地坐在煤油灯下温书、习字;大舅、大姨和姥姥坐在旁边剥玉米粒、补衣服、纳鞋底,都不闲着。姥姥一边干活一边对两个念书的孩子念叨:“好生上学,将来进电厂工作,把电线架到咱村里来,把电发到咱村里来!”妈妈和小舅没有辜负姥姥的希望,在贫困的环境中刻苦学习,双双考上电校,毕业后,妈妈被分配到电厂,小舅被分配到电建公司。喜讯传到村里,姥姥喜极而泣,不仅因为她为国家培养了人才,更因为她离梦想不远了!

姥姥的梦想很快就实现了。妈妈和小舅还在实习期呢,村里就通了电,家家用上了电灯,只需轻轻一拉灯绳,灯泡“啪”地就亮了。姥姥托人写信给妈妈说:“那个亮光呀,亮灿灿的,四处流淌,连最偏僻的角落都照亮了,不管风怎么吹都不会灭。”不过,姥姥也会写信给妈妈说:电压不稳定,隔三差五经常停电,有时为了保证工业生产而拉闸限电,每家每户都备着蜡烛。妈妈给姥姥解释:别着急,淮河边正在建设一座新电厂,等新电厂建成了,电就够用了。

妈妈跟着一批技术能手到新电厂工作时,姥姥家已经用上了电视机、电风扇,而高伯家连电冰箱、洗衣机都用上了。妈妈回家探亲时惊喜地说:“除了没有电话,农村和城里的差别不大了。”姥姥自信地说:“用不着多久,咱村就能实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了!”

时光飞逝,我成为一名新时代的电力工人,我所供职的电厂,已从“国产第一台60万千瓦”机组,实现了“百万机组、百万变压器、百万输电线路”的跨越,成为国家大火电样板品牌,装机容量更大、供电可靠性更高、更安全、更环保、更节能,与之同步的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核电、风电、水电、光伏发电、垃圾发电……齐头并进、蓬勃发展,“奉献绿色能源,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方碧水蓝天”成为新时代电力人的梦想与追求!(赵闻迪)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