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挥毫泼墨写不尽国家巨变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挥毫泼墨写不尽国家巨变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7/10 7:37:5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淮南书法界,要说谁草书写得好,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陈孝全。不过,他们中的多数人还不知道,今年,一件大喜事正向这位书法家阔步走来,10月1日,他将与共和国一起迎来自己70周岁生日。

“我身份证上的出生年月是1949年10月1日,正巧是新中国诞生的那天,这是我一生的骄傲……”7月8日,身形消瘦但精神矍铄的陈孝全在家中铺开一张宣纸挥毫泼墨,他笑着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国庆日就是我的生日,很少有人能有这个缘分。”

与共和国同龄的他,见证了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生活、他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物,也因这个国家的巨大发展而发生着魔幻般的变化。“建国初期,物质匮乏,生活水平低下,和当时大多数家庭一样,我们家也是过得紧巴巴的,能吃饱就不错了,吃好穿好,那时是不敢想的奢望。”陈孝全回忆说:“度过童年,进入青春期后,我赶上了知青下乡,又下放到农村锻炼了许多年,庄稼地里农活现在我还能给你说出个一二三来。”

上个世纪70年代,陈孝全因写的一手好字、好文章从农村调回城市。回城后,他先是在当时的淮南师范学校任教,后顾家的他为了和在蔡家岗居住的父母近些,申请调入了淮南十中。

那时的十中,靠近朱家岗一侧的院墙是开着的,日常村民们养的鸡鸭牛羊天天跑到校园里溜达,学校就像一个大农村,校园环境和现在比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陈孝全说:“我教的是美术课,当时硬件跟不上,学生没有教材更没有画纸,我就自编教材自订白纸,教学生绘画。”这些听起来天方夜谭的事情,确实就发生在这座城市。后来,随着改革开放,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校园里盖起了漂亮的教学楼,泥土操场也变成了塑胶的了,学生的美术课也有了丰富的教材教辅,现在回想起来,这些年变化特别大。

陈孝全说:“我个人成长发展也随着国家发展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上个世纪80年代, 陈孝全被选派到合肥学习进修,当时他随手写了一幅字挂在宿舍里,一位来串门的同学,看到后觉得字特别潇洒漂亮,就鼓动他拿去参加书法比赛。陈孝全听了朋友的话,将这幅字寄了出去。当时他并不清楚他参加的是什么规格的比赛,直到后来他在翻阅一份报纸时才知道那是首届黄鹤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他的那幅作品荣获了金奖。之后,随着国家文化的繁荣,陈孝全的书法作品开始在全国各级比赛中不断斩获大奖,陈孝全本人也成为我市最早一批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如今,退休在家的他,每天都要练习两三个小时的书法。他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等“十一”那天,我还要为新中国写上一副漂亮的对联。

图为陈孝全聚精会神打磨书法作品。(记者 苏国义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