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香兮端午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香兮端午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6/6 9:14:1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日子过了立夏,淮南土地上的香味越来越浓了。到了农历四月二十五、六的傍晚,风一吹,遍地麦香与街上烙馍的香味掺杂在一起,让你突然会想到:端午节要到了。

小满栽秧三两家,芒种栽秧普天下。端午节前,农村大忙季节来临,既要抢收麦子又要抢着插秧,被老百姓称为“双抢”季节。但是,无论多忙,少妇们下田干活也不忘记在发梢上别一两朵栀子花。这种被汪曾祺老先生称之为“碰鼻子香”的栀子花,淮南农村到处都是,四月开花,能开到五月端午过后。每到这个节点上,我都会想起小时候,端午节前,母亲把糯米浸泡在水盆里,包粽子的场景。粽子包好后放到大锅里用劈柴火烀,满厨房里热气蒸腾,弥漫着粽子散发出来的香味。

麦黄杏子黄,杏黄麦上场。麦子黄时,淮南乡下,杏子也赶在这个时候熟了,这时麦子开始收割。李之仪有词《南乡子·绿水满池塘》曰:“绿水满池塘,点水蜻蜓避燕忙。杏子压枝黄半熟,邻墙。风送花花几阵香。”此时,麦香与杏香再加上麦草和泥土的芬芳,香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别有一番滋味。

艾,香得平静,香得平和,香得自然。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这是习俗也是传承,百姓们一边忙着农活,一边过着端午节。乡下到处是艾,清晨拿一把镰刀砍一捆艾回家,门头上插满,院子里还放一点,艾香就慢慢散发出来。淮南农村在端午节有接未过门媳妇的习俗,儿子订亲了,端午节要把未来的儿媳妇接到家里过节,我认为主要是联络感情。我上高中时,有一个端午节上课,班里少了几个女同学,我是不得其解。大一点的同学比我们懂事早,就告诉我们,没来上学的女生被婆家接去过端午节了。端午节的第二天,被接到未来婆婆家过节的女生虽然有些扭扭捏捏,但面貌焕然一新,新衣裳,发辫上带一朵栀子花,少女初尝爱情的喜悦洋溢在脸上,羞涩而腼腆。接媳妇的礼品除了一套的确良布料,还有擦头发的头油,还有雪花膏等。家庭富裕一点的同学端午节后还带一点油条和咸鸭蛋咸鸡蛋来班里吃。教室里有了油条的香味和头油、雪花膏的香味。现在想想,那时候虽然物质生活不丰富,但还是蛮值得回忆的。

炸油条是端午节永远都绕不开的香味。我到街上读书已经四年级,街是南北走向,街南头街中间街北头分别有三家油条铺子,油条四分钱一根。我有一个同学拿一分钱,可以吃三根油条。炸油条的人哪里去顾得一个上学的小孩子,油条铺前放一个装钱的钱盒子。我同学把一分的硬币冒充五分的硬币投到钱盒子里去,然后拿一根油条,又从钱盒里大胆地拿一分钱当着找零,一边吃着油条,一边赶往中街的油条铺子,如法炮制,三根油条吃完,还是剩一分钱。据说这个同学被油条铺子的老板发现,挨了一顿打,就再也不干这种勾当了。现在,满街都是拉面馆、牛肉汤店和包子铺,炸油条的铺子越来越少。但是,油条仍然是我们这一代的人的最爱,隔三差五我们还是要到油条铺子里尝尝油条的味道,感受油条那种沁入童年记忆的香味。

乡下的端午节分为忙端午和闲端午。所谓忙端午就是夏至离端午远,到了端午节水稻还没有栽插结束,端午节还要忙田里的活计。闲端午就是在端午节之前,大宗农活都忙完了,可以一心一意地在家过节。端午香味达到鼎盛的时间是端午节的当天,油条铺子几天前便备好原料,昼夜忙碌,忙着忙着,到了端午节的中午,油条还是被人们一扫而空。空气里除了油香,还有新媳妇身上的雪花膏的香味,麦香、艾香、栀子花香、金银花香,各种香味扑鼻而来,构成了端午节特殊的香味,这种原始的香味是深入我们这一代人骨髓是刻骨铭心的。

岁月如歌,一晃,新中国成立已70年,无论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但端午节的香味永远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陈立松)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