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风景这边独好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风景这边独好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5/6 8:45:0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从田家庵最老的街道——巷口路往北,翻过淮河大坝;或经淮舜路一直往北,穿过一个桥洞,就来到淮河淮上渡口。乘渡船过淮河,就是一条笔直宽广,泛着油油黑光的柏油马路,一直向北延伸(最终与淮潘路相接)。

这是我每天上班下班的必经之路。上班由南而北,下班由北而南,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大直路”。    

虽然全长不过4公里,似乎“大”得名不符实,但在岁月变迁、寒暑易节之中,“大直路”展现出来的风景,却越来越多,越来越美,越来越令人振奋和欣慰。

“大直路”修筑于哪一年,我没有考证过。但我只知道,我小时候去田家庵的姥姥家,走的就是这条路。不过,那时的“大直路”还是一条土路。一到下雨天,那路就像被装上了一块大磁铁,把行人的脚紧紧地吸在泥里,难以拔出,所以,迈出一步都很艰难;架车是根本拉不动的。所以,那时候,一到雨雪天气,这条路基本就处于瘫痪状态。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路面铺上了一层煤矸石,才算解决了雨天不能通行的大问题。可新的问题又来了,三天不下雨,就灰尘漫天飞,路上走一趟,整个人就成了“灰”人;路两边的农作物,也因叶片上被厚厚的灰层覆盖而无法正常生长。过了几年以后,这矸石路面就因大雨冲刷和大风吹刮,而变得凹凸不平坑坑洼洼。

过了几年,政府对路面进行改造,又将“大直路”铺上了碎石子。可碎石子互不粘连,脚踩车压,石子就像沙子一样移位,不多久,路面又是大坑套小坑了。那时候,这条路严重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好在,政府投巨资将“大直路”修成了平坦宽阔,雨雪天气也畅通的水泥路。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速度日新月异,车辆越来越多,这条水泥路也因交通负荷重而损毁严重。于是,高皇镇政府将“大直路”作为道路改造的重点项目,对包括“大直路”在内的淮古路进行了升级改造。“大直路”从此由原来的“灰姑娘”变成了如今的“白雪公主”。站在“大直路”上南北望去,它就像一条油黑的长龙,伸向远方。两边是两行高大的梧桐树,春夏绿荫浓郁,秋季黄叶如蝶;道路两边,便是汤渔湖万亩良田,一年四季,色彩斑斓,瓜果飘香,使“大直路”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带。

道路的变化,带来了交通工具的变化。最早,这条路上只有行人“蜗行”。人们或空手徒步、或背负包裹、或肩挑重担。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大直路”上行人少了,架子车、拖拉机、自行车、三轮车多起来。但那时候,营运的车辆,也只有私人的三轮车,因为一开起来,马达声“嘣嘣嘣”震耳欲聋,面对面说话都听不见。现如今,“大直路”已成了各种车的河流。电动车、摩托车、各种各样的汽车,还通上了公交车。上班上学的、走亲访友的、运输拉货的……一派繁荣的景象。

不过,我认为,最美的风景,还在“大直路”两边的田野里。

“大直路”地处汤渔湖湾内。两边平畴沃野,一望无际。无论是什么季节,你的眼前都是一幅五彩的画。因为采用科学种植,蔬菜生产打破了季节的限制,仿佛本来就是汤渔湖湾的孩子,一扑进汤渔湖湾的怀抱,它们就被温暖了、感化了、滋润了,它们幸福而努力地生长着,肥肥美美、葳葳蕤蕤,煞是喜人。所以,“大直路”边,一年四季都是一派丰收的景象,美不胜收。

都说路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展现一个地区美景的窗口。作为淮南市民大粮仓和菜篮子的汤渔湖,成就了“大直路”名气;“大直路”,也将汤渔湖的繁荣,淋漓尽致地展现给世人。

“大直路”上看风景,我们看到的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家乡的巨变,世间最美的风景。(武 梅)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