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一些特色小镇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或特殊的物产风光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集旅游功能、产业发展和适宜人居的特色小镇发展初见端倪。特色小镇建设被列为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重要内容之一。今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们又谈起了这个话题。来自民建淮南市委员会的政协委员们结合淮南小城镇的发展,认为我市特色小镇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主要表现在特色小镇产业集聚度低,缺乏鲜明的发展方向;专业人才缺乏,规划深度不够,外在形态和发展模式雷同,较难达到塑造鲜明特色、壮大产业的需求;缺乏强有力的投资主体。建设资金缺口大,政府平台运行力量有限,产业支撑、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融合落实力度不够等。
为推进我市特色小镇持续健康发展,政协委员们建议要因地制宜,科学选址。淮南是楚汉故里,是成语典故之城,中国豆腐的发源地,独树一帜的民族民俗文化、“石舟当铺”的市肆、浓墨飘香的书法,文化之光灿若星辰,绵延不绝。有上窑、红色文化和寿州窑独树一帜,有正阳关57条街巷风趣各异、还有以草席闻名的板桥,以焦岗湖和贡圆、咸鸭蛋等闻名的毛集,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注重挖掘自身特色,科学选址,做好小镇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特色小镇选址优先考虑符合城乡规划,相对独立于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建制镇和有条件的村及社区与主城区有良好的城际快速交通,或位于大型旅游目的地,有良好的可介入性,并有足够的旅游人次流量支撑(或在开发期内有巨大增长潜力)。
同时要科学进行功能规划,要科学进行产业定位,要精准招商,引入战略投资者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记者 李钧 编辑 汤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