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话说淮南豆腐文化 > 豆腐乡人豆腐情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豆腐乡人豆腐情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12/19 10:39:0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作为土生土长的淮南人,每次吃豆腐,总是怀有特殊的情感,无意中总会勾起儿时的回忆。某种意义上说,长大成人的过程中,豆腐扮演着重要角色。豆腐,发源于我们家乡,也是我们家乡的特产,小时候物资不丰富,没有那么多的钱去吃大鱼大肉,唯一能够保证营养又价廉物美的食品就是豆腐。

那时,每天早上,院门外就会传来“打豆腐喽!打豆腐喽!”的吆喝声,一听到声音,妈妈会拿上小盆,我也会跟在后面,来到卖豆腐的面前,打上一点,免不了也会叙上几句家常,卖豆腐的师傅大多是祁集的,他们凌晨四五点钟就用自行车驮着豆腐,从淮河大桥上过河,走街串巷叫卖,卖完下午回去接着做第二天的。那时我年纪尚小,感觉渡河而来卖豆腐的师傅都很神仙,车子一支,用身体撑着,问好来者要打多少,一片豆腐刀下去,上秤与你要的斤两相差无几。长大以后才慢慢体会到其中的艰辛,佩服家乡人的勤劳。

如果不来客人,中午的菜品中,豆腐是唯一的一样“外来客”,这外来的客人倒也不算客气,每天变换着身份出现在饭桌上,有时候是煎得金黄,自己独霸一方,有时和院子里的香椿头混为一团,有时又与白菜闯荡江湖……倒是像极了淮南人豪爽大气的性格。

儿时常听老人说“白菜豆腐保平安”,不解其中含义,长大以后才明白,大概意思是平民百姓家中每天能吃上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这个家和家人应该是幸福平安的吧。(李春)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