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浴火重生实现新突破 转型跨越迈向新高度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浴火重生实现新突破 转型跨越迈向新高度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12/18 10:03:0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014年8月以来,我市坚持1235发展思路,转型发展明显加速

中安煤化一体化项目动力中心1#锅炉成功点火、安徽理工大学新校区建成、淮南大数据中心升级为安徽省大数据中心、淮南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电科八所新址建成、中科院大气所淮南大气环境科技产业园发展加速……抓住历史新机遇,淮南经济爬坡过坎,勇闯改革关口,跑出转型发展“加速度”! 

2014年8月份以来,我市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1235”发展思路,瞄准转型发展目标,推进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合淮同城,聚力攻坚克难,谋求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淮南特色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

2015-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7%。2018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7%,财政收入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8%,居全省第4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38.1%、41.1%、171.3%,均居全省第1位。

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才能明其将往。这些数字变化的背后,是全市上下风雨兼程的付出,是永不放弃的信念,是更加坚定的转型步伐!

凤凰涅槃,打赢经济下滑阻击战

关键词:站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关口,2014年8月以来,作为传统资源型城市的淮南,一个个转型步伐更显意味深远。

对于淮南来说,2014年是值得深刻记忆的一年,经济发展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2014年,面对经济下行、结构性矛盾和重大事件影响等复杂形势,由于受煤炭价格低迷的影响,全市GDP负增长0.4%,增幅处于全省末位,是全省唯一GDP负增长的市。淮南,陷入了舆论的漩涡,经济跌入了谷底,信心受到了挫伤。

“淮南的路在何方?”“淮南的转型方向在哪里?”痛定思痛,遭遇“重创”之后的淮南,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主动转型,强力转型,带着对转型升级的渴望,开始了“求新、求知、求实、求变”之行,加速着创新驱动的进程,一场场的创新接力,在这座永不服输的城市竞相上演。

市委书记沈强在市委九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淮南的发展思路即“1235”发展战略。“一个目标”: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双轮驱动”:做精做优煤电化产业链、做大做强非煤产业群;加快“三化进程”:加快产城融合化、城乡一体化、合淮同城化进程;实现“五个发展”:实现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廉洁发展,奋力打造淮南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升级版。  

这一刻起,全市上下坚持一手抓转型发展、一手抓从严治党,脚踏实地、逆境前行,打响了经济下滑阻击战!

从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优化存量、扩大增量,严控风险;从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入手,转职能、补短板,抓开放、促创新;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夯实项目投资基础、夯实居民消费基础……一个个务实的举措,一个个坚实的脚步,顶住了“三期叠加”的重重压力!

历史必然铭记,2015年,淮南的那一次庄重转身。

那一年,既是淮南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精准施策稳增长、勠力奋进调转促,成为淮南2015年经济发展的年度热词。

作为资源型城市,淮南市经济增长过分依赖煤炭和电力,产业结构转型势在必行,省委、省政府实施的“4105”行动计划,更是赋予了淮南转型发展新的使命。

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4106行动计划”,做精做优煤电化产业链、做大做强非煤产业群,成为全市经济转型的突破点!

为支柱产业挖潜增效、为主导产业嫁接延伸、为高成长性产业培土施肥,淮南开始构建起煤电化产业“顶天立地”,非煤产业“铺天盖地”的多元支撑产业格局,新型煤化工、现代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主导地位逐渐凸显,现代服务业、旅游文化、光电新能源、现代医药、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加速成长,能源城市转型发展的“淮南样本”雏形初显。

2015年10月底,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实现由负转正。标志着遏制经济下滑阻击战,取得完胜!

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0.6亿元,增长2.8%;财政收入131亿元,增长4.1%。这一份成绩单的背后,凝聚着全市上下破釜沉舟的决心,和艰辛付出的努力,是如此的难得和不易!

不忘初心,创新驱动致力稳中求进

关键词:冲破了思想观念的障碍,培塑自我革新勇气、构建全域创新格局,淮南的改革发展,诠释着关于奋斗的生动含义。

从一煤独大的固化思维中解放出来、从工业大市的优越思维中解放出来、从坐等发展的惰性思维中解放出来。面对千帆竞发、风起云涌的竞争态势,淮南不忘初心,坚定改革定力,狠抓改革落实,2014年以来,已有484项改革任务出台文件或启动实施。在省政府对省辖市2016、2017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我市“全面深化改革”考核指标得分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

从2015年开始,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全市大会,都是招商引资大会!市委、市政府提出:“招商引资是发展第一要事!”市委书记沈强亲自谋划部署、亲自带队招商,先后带队到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经贸交流活动,全市上下坚定不移抓招商,持之以恒引项目,为转型崛起铆足后劲。

2016年1月4日,寿县划归淮南,淮南的行政版图翻了一倍。在步入“十三五”门槛之时,淮南的崭新发展格局,也从此开启!

落实新理念、展现新状态、适应新常态。稳中求进,是淮南的转型发展总基调!

那一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的重要讲话精神,成为淮南转型发展的思想罗盘,更是淮南的行动指南。市委、市政府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不断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

那一年,省委书记李锦斌参加省第十次党代会淮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淮南要打好“四张资源牌”。市委、市政府出台《淮南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以扎实的态度打优煤电资源牌、打强数据资源牌、打好科教资源牌、打响文化资源牌,着力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那一年,淮南持续推进“1235”发展思路,坚持煤电一体、清洁发展,“负重爬坡”推进经济发展,支持煤炭企业加快转型,淮南矿业集团、中煤新集公司扭亏为盈。淮南市大数据产业基地正式跨入安徽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序列,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45亿元,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343亿元,增长7%;财政收入150.9亿元,增长6.5%。淮南形象焕然一新,迈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铿锵步履。

时间因为有了记忆,才凝聚成为了历史。2017年是一个极不平凡的一年。

党的十九大,宣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新时代,新作为!在转型发展的时代脉动里,淮南,意气风华,情怀饱满!

2017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创近年来最好成绩,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11.5亿元,同比增长6.9%;固定资产投资1021.8亿元,增长7%,实现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双千亿元”的目标。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1.2:59.8:29调整为10.8:48.7:40.5,非煤电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19.9%提高至26.8%,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1.3%提高至46%。

中安煤化一体化、商合杭高铁淮南段等加快建设,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一期、安理大新校区、平电三期等建成投用,济祁高速淮南段、凤台淮河二桥、孔李淮河大桥等建成通车,全球最大的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并网发电。

在2017年省政府对我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淮南有41项单项工作位列全省前8名。“中国能源之都”、“华东工业粮仓”、“安徽工业重镇”,淮南,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捧读这样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我们为之兴奋,为此踏实!

挺近新时代,奏响转型发展“最强音”

关键词:跳出一隅谋全局,谋全局中抓一隅,突出产城融合化、城乡一体化、合淮同城化,淮南为新一轮发展打牢根基。

2018年,淮南进入转型提速高质量发展阶段,打响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招商引资突破年”、“营商环境优化年”、“作风建设年”等“五个年”活动齐头并进。

这一年,淮南发展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节点,“一煤独大”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煤炭行业量价齐跌,直接影响了主要经济指标预期。淮南明白:破转型之冰,非一春之暖,必须驰而不息地下一番苦功夫,才能久久为功。

这一年,市委、市政府重新审视淮南实际,认真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功成不必在我,但功夫必须在我”的气魄,采取了一系列能利当前、可利长远的工作举措,巩固了全市经济稳定的基础:

把精力落实到项目上,向着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130亿元的目标任务奋力冲刺;

落实项目“四督四保”制度和项目建设提速年各项调度机制,紧盯157个亿元以上续建项目、87个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56个亿元以上计划开工项目,淮南片刻没有懈怠;

持续开展“四送一服”工程,支持骨干企业稳定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支持创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传统企业转型发展,淮南须臾没有停滞!

今年1-9月份,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有4项指标增幅居全省前8位,6项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非煤电产业特别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新产业较快增长,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增速保持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城镇新增就业提前完成全年目标。

从快马加鞭的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带建设,到刚刚规划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审视全省,淮南在区域发展大格局中如何“借力使力”?

依托合肥都市圈加速合淮同城化,加快合淮工业走廊、新桥空港经济示范区淮南联动发展区建设,打造辐射沿淮、撬动皖北振兴的重要支撑,成为淮南在全省区域板块中的不二选择。

在区域发展宏图中,淮南既借力合肥都市圈快速发展之天时,更借力承接长江经济带之地利。成功举办了合肥都市圈城市第八次党政会商会,签订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八项合作专题框架协议。淮南的发展,开始飞龙腾渊!

明确产业定位,我市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今年1-9月份,全市非煤电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2%,较2014年提高1.2个百分点,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发挥集聚效应,我市提升园区承载功能:按照“以产兴城、依城促产、宜居宜业、融合发展”的思路,淮南全力推进产城一体,淮南经开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淮南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全市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整合为6个,园区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产城融合发展。

牢记第一要事,我市招商引资效果凸显:2014年以来,累计引进内资3149.8亿元,引进省外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资金1847.9亿元,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1亿美元。截至今年9月底,进出口总额增长104%,增幅居全省第1位。淮南,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态势已成!

壮大实体经济,我市不遗余力:从第一支非煤产业上市公司——山河药辅在创业板上市,到华印机电等4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181家。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8.7万户,比2014年同期增长近2倍。

树立创新理念,我市不断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7家、省市级创新平台180家,建成院士工作站10家、博士后工作站11家。今年1-9月份,授权发明专利340件,居全省第9位。

统筹城乡建设,我市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2014年以来,全市城乡建设累计投资157.7亿元,新改建各类管网786.4公里,新增道路面积428.3万平方米,累计建成农村公路2558.8公里。

面对淮南转型发展,淮南永不言弃、永不言败;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淮南永不懈怠、一往无前;面对百舸争流的新一轮发展,市委、市政府勾勒出坚定前行的清晰轨迹,正带领全市人民砥砺奋进,在改革的浪潮中高歌远航,书写属于这座拼搏之城新的时代篇章!(记者 柏松  编辑 汤宁)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