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统筹推进民生工程与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十九大报告以新的高度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市委、市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增财力大幅向民生工程倾斜,从平常显而易见的道路修建、保障性住房、公园建设,到受益人切身体会的低保连年提标、城乡居民就业领域拓宽、社保覆盖范围扩大。一系列民生政策的实施,一个个脱贫攻坚战役的推进,呈现出一幅斑斓多彩的民生画卷,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人民至上,民生建设与温暖同行
孩子入学不再难了,老人的文化娱乐活动越来越丰富了,蔬菜品种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亲民了,交通越来越便捷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强化工作举措,创新推进机制,促进民生各项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努力在增进全市人民福祉上见成效。
就业、社保、住房、医疗……民有所需,政有所为。我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一再强调:形势再紧不紧民生资金、支出再减不减民生投入。2017年投入19.4亿元,2018年,继续扩大覆盖面,民生项目的含金量,不断转化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度。
今年实施的33项民生工程涉及学前教育、电商振兴乡村、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等方面。与去年相比,新增6项,合并实施1项,完善1项,调整3项,继续实施25项。
民生工程建设既有宏观层面的“大手笔”,更有微观层面的“针线活”,各项民生项目,从市级层面延伸至县、乡、村。我市坚持以民生为本的执政理念,民生建设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真。
在今年新增的六项民生工程里,包含了学前教育、智慧医疗与家庭医生服务、扶贫等多个领域。
通过在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开展幼儿资助和幼师培训,促进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实施电商振兴乡村提升工程,推进电商进农村全覆盖,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智慧医疗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力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水平;农村环境的“三大革命”,全面推进了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党建引领扶贫工程的实施,推动了脱贫攻坚高质量开展;随着资产收益扶贫工程的推进,实现了“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模式资产收益……
原农村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及无着人员救助、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医疗救助4项合并为困难人员救助工程后,举措更集中,效果更明显……新增的民生工程要实施,原有的25项民生工程也在继续,民生工程为老百姓撑起了“保护伞”。
无论是老小区改造,还是整修道路,一项项民生工程,得到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一件件民生实事,如一缕缕灿烂的阳光,温暖着千家万户。
砥砺奋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凤台县桂集镇洼刘村曾经是个贫困村,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驻村扶贫工作队了解贫困户的实际需求,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利用12间闲置教舍,建立起翰泰鞋业扶贫基地,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吸纳就业人员40余人,人均年增收1.8万余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扶贫工厂”,让贫困群众喜笑颜开……这一幅幸福和谐的美丽画卷,正是淮南市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脚步声中,市委、市政府以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不落一户一人”的总体要求,坚持“五强化五确保”,大力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全市上下必须聚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下足‘绣花’功夫,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沈强在今年召开的淮南市脱贫攻坚大会上,向全市干部群众发出的动员令。
我市以县区为战区,以乡镇为主战场,以贫困村、贫困户为作战单元,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委书记专题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市直单位2280余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村。
“扶持谁”解决了,“怎么扶”?我市扭住脱贫攻坚的关键问题、关键环节和突出难题,建立最严格的考核问责机制,对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进行分解,建立了扶贫暗访工作常态化机制,深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确保攻坚责任落实。
为确保精准脱贫成效,我市牢牢守住“一过线、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标准,在“1+20+N”政策体系基础上,制定出台3个脱贫攻坚配套文件、3个健康脱贫配套文件,使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创新举措逐一落实,实现“叠加效应”。
人心齐、泰山移。“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
当前,我市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决战阶段,全市各级干部正在按照“脱贫是根本要求、不返贫是目标要求、达小康是最终要求”的总体要求,咬定目标、调整思路、千方百计、真抓实干,举全市之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民生为重,这份厚重的民生答卷,记录的是一个个民生工程的实施完成,它悄然改变着百姓的生活,开启了幸福淮南的新篇章。民生为本,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描绘出一幅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祥和的民生新画卷。(记者 柏松 编辑 汤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