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文明十八条 > 不剩菜 不剩饭 让文明进餐桌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不剩菜 不剩饭 让文明进餐桌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10/31 7:20:1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南发布18条市民文明规范,其中第七条是:不剩菜、不剩饭。面对这条规范,市民和餐饮企业们都是怎么做的呢?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进行了几日采访,汇集成篇。

不剩菜、不剩饭因人而宜

10月26日,在淮南一家高校食堂,正值午饭时间,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看到来来往往的学生很多,有的吃完已经走了,有的还在吃饭,餐盘里有的吃的很干净,有的还剩下至少一半的饭菜。在一张餐桌旁,一名女大学生正和同学吐槽:当日食堂售卖的豆芽烧肉里的肥肉太多、小青菜炒的太难吃,随后,她就把黄豆芽和米饭挑着吃完了,餐盘里剩下几块肥肉和一小格几乎未动的青菜。看到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盯着她剩下的饭菜看,这名大学生有点不好意思。她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最近学校也在不断地教育她们不剩菜、不剩饭,但是她觉得剩不剩饭菜也是看菜的品质如何决定的,有时候菜烧得好吃,她就能全部吃完,毕竟饭钱也是爹妈辛苦赚的,她也不想浪费。她说自己身边的同学大部分也都是这样,除了一个奇葩同学,奉行顿顿有余的思想,每顿饭都要剩下点米饭,为此,她们没少“批判”那名同学。

当天晚上,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来到广场路上一家酒店,该酒店正在举行婚宴。婚宴结束时,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看到每桌都剩下未动的鸡、扒蹄、四喜圆子等菜,还有很多盘吃了一大半的素菜类,婚宴后,婚宴的主人带着亲朋将每桌上剩的荤菜打包走了,剩下没吃完的素菜全部没要,随后这些剩下的菜就被酒店的服务员收进了泔水桶里。

餐饮企业:请顾客“打包”

“文明餐桌,不剩菜、不剩饭。”该条文明规范发布后,许多餐饮企业根据该条内容制订了各自风格的台卡放在餐桌上,提醒顾客不要浪费。10月27日,在国庆东路一家餐饮店,刚过中午12点,座位几乎已经坐满。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看到墙上醒目的位置贴了“不剩菜、不剩饭”的标语,但还是有人剩菜、剩饭,其中一桌20多岁的一对男女要了6个菜,荤素搭配摆满了一桌,吃完结帐走人后,桌上还留下一大半的菜,服务员看到剩菜很多,询问需不需要打包,他们说不用。

当天晚上,在田大南路上一家烧烤店里,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看到桌子上摆放着“不剩菜、不剩饭”标语牌。在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点菜时,服务员先是问有几位,得知是三位后,又提醒说菜应该够吃了,不要点了,如果不够再加。经过一番观察,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看到来这里吃烧烤的人很多,每桌2到8人不等,大部分桌上都不剩菜。

不剩菜、不剩饭是不是跟所吃食物种类有关系呢?饭店老板程先生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根据其从事餐饮业多年的经验来说,不剩菜、不剩饭,这句话真是因情况而定,跟是吃火锅、烧烤还是炒菜没有多大关系。他说,大多数饭后打包的都是家庭来吃饭的,点的菜不多但是剩了就会打包,一般剩很多菜、也不打包的,大多数都是请客吃饭的,当然,也有一些90后、00后的小年轻吃不完,爱面子不好意思打包。对此,他就会要求服务员在顾客点菜时善意提醒不要浪费,看到顾客有剩菜时,询问顾客需不需要打包。

学校和市民:从小教育+生活节约

如何从思想上做到不剩菜、不剩饭呢?这个要从小教育。对此,淮南很多幼儿园都从小朋友小班入园开始,教育他们不剩饭菜、不浪费粮食,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

“吃多少要多少,不够吃再来盛,不能浪费粮食。”10月29日中午11时40分,在田家庵区第九幼儿园大一班,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看到老师正给排队的小朋友们盛饭,每个小朋友的碗里是半碗米饭和排骨等,吃好了的就去排队喝汤,没吃好的再去找老师盛,有的吃完了,碗里还余有米粒,老师就提醒他们要把饭吃干净。“我们吃完啦!”吃完饭后,小朋友们纷纷向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展示着他们不剩一粒米粒的碗。

娃娃们可以从小教育,但是成人又怎么能做到不剩菜不剩饭呢?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市民都有不剩菜、不剩饭的高招。

市民王女士是50后,从小深受家长教育要勤俭、节约,为了不剩饭菜,她做饭就用电饭锅的最少米量,炒菜就炒一个,每顿饭她和老伴都是盘净、碗净、锅净。

“我们80后从小就被家长在耳边喊着不准剩饭、不准剩饭长大的,所以,一般都不会浪费粮食。” 80后的刘女士不剩菜、不剩饭的做法显得更时尚,她每顿饭都会做成盖浇饭的形式,另外再炒个小青菜或是做个汤,一家三口每天中午一份盖浇饭和半碗汤,对工作忙碌的刘女士来说,这样既省时间,又不浪费。

50后的赵先生同样是在崇尚勤俭节约的环境下长大的,但相对于以上两位市民来说,他更会调剂生活,所吃的饭菜营养更丰富。每顿饭,赵先生都会做一荤一素再加一汤,别听着这数量挺多,但是份量可不多,他的菜都是用小碟子装,而汤也就是平常人家所用的大点的碗。赵先生说,自己退休了,也没啥研究,天天就研究做菜怎么换着花样,两菜一汤足够他和老伴俩人吃了,而且营养丰富,只有在儿子一家三口过来吃饭时,他才会按照正常的份量多做两个菜。(记者 李严 编辑 汤宁)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