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话说淮南豆腐文化 > 豆腐故里话豆浆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豆腐故里话豆浆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10/26 6:50:0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豆腐,这白如玉、细如乳、嫩乳膏、滑如脂、肥入髓,素而不寡,香而不腻的华夏美食,在海外被誉为“中国人的奶酪”“东方龙脑”。“豆腐始祖”刘安被尊为“中国豆腐神”。淮南,作为豆腐的发源地,独一无二,是国内外豆制品业界人士心之向往,敬慕有加的豆腐“圣地”。

说到豆腐,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以此为题,不吝笔墨,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和文章。但,说到豆腐,又不能不说豆浆。

“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磨砻流玉乳,蒸煮结清泉”“玉屑凝成精制品,银浆结出豆腐花”。那豆浆分明的白如雪脂,浓如奶汁,一股鲜纯浓郁的豆香味在空气中清新地飘散,令人垂涎欲滴。正像一位诗人所写:“喝上一碗,初恋一样的味道”。

其实,“浆”的确是一个古远而又温馨的字眼。《孟子·梁惠王上》写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说的是燕王暴政虐待他的臣民,齐宣王率军打败燕王,燕国的百姓认为是齐宣王将自己从暴君的统治中解救出来,便争先恐后用竹器盛着饭食,用陶壶盛着酒酿、豆浆,去欢迎齐国的军队。所以“箪食壶浆”这句成语典故,后来就和“拥军”联系在一起。

相传淮南王刘安是个大孝子,其母抱病卧榻,正在和“八公”研究化学,潜心炼丹的刘安,每天就用培育丹苗的豆浆煮给母亲喝,刘母的病很快就好了。从此豆浆便从市井黎民流向王孙贵族,得登大雅之堂,被尊为强身健体的玉液琼浆。

然而,如此美好的豆浆,在豆腐故里——淮南,满城通街却看不到一块“淮南豆浆”的招牌,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家挂着“永和豆浆”招牌的连锁店,这令许多慕名来淮品尝豆腐、豆浆的外地游客很有些失落,这不能不说是豆腐故里的一大缺憾。

想当初,中国烹饪协会曾把“中国豆腐之乡”这块金字招牌授予淮南,是因为淮南是豆腐的发源地。但是,豆腐是豆浆、豆花的派生物。先有豆浆,后才有豆腐。这散发着古香古味的豆浆,老少咸宜,却没有挟“豆腐发源地”之势,在淮南做成有声有色的品牌美食,倒是让“永和豆浆”抢了先机,在豆腐故里做得风生水起。

“永和豆浆”是台湾林氏兄弟1999年到大陆打拼,在上海浦东开的第一家“永和豆浆店”,后又在上海设立“永和豆浆加盟总部及直营店”。多年来,他们在全国设立了400多家直营店,加盟店更是遍及全国各地。“永和豆浆”把传统美食和现代经营理念相结合,极大地彰显了中华豆腐文化,成为豆腐美食业界的标杆。

据悉,“永和豆浆”创始人,对豆腐发源地淮南一直情有独钟,数次来淮考察,欲与“豆腐发源地”这个品牌强强联合,做优、做大豆腐旅游文化产业这篇文章,但无果而终。

因此,作为豆腐故里的淮南人,我们为什么不能主动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把台湾“永和豆浆”的经营模式引进淮南,兼收并蓄为“淮南豆浆”的经营模式?让“淮南豆浆”香飘淮南大街小巷,让“淮南豆浆”成为能与“永和豆浆”媲美的快餐小吃饮食,走出淮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中国豆腐之乡”更加名副其实!(张纯林)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