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话说淮南豆腐文化 > 一方豆腐几多情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一方豆腐几多情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9/27 9:28:3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能吃上豆腐是我儿时美丽的梦想。那时候,家人早晚最常吃的菜是腌腊菜,中午通常吃的是“面浆”,就是母亲先把白菜或者红芋叶子之类的青菜炒一下,再添加一大锅水,水烧开后加几根粉丝进去,最后用浓浓的面粉勾芡。遇到天旱,水稻需要人工浇水救田,大人孩子全家齐动员,挑的挑,提的提,我们浇水时最爱唱的儿歌:“攉水救秧,大米干饭豆腐汤”。唱着歌,唇边仿佛嗅到了大米的香味、尝到了洁白细腻豆腐汤的鲜美,干起活来也就格外有劲。

那时候,村子里几乎天天有人挑着担子来卖豆腐。“卖豆腐喽——!”尾音拖得长长的,小孩子都争着模仿那音调。家里只要来客人了,总要去打上几块。母亲先把豆腐切成扁扁的方块,锅里放少许油,用油炕,炕到表皮变黄了,就把豆腐抄起来放到盘子里,再去炒青菜。最后将两样放在一起翻几下,一盘家常豆腐就做好了。客人来了通常是父亲作陪,母亲和我们就在厨房里吃。家乡最讲礼节,母亲最常和我们说的话就是“要尽人家齐,自己什么吃不吃的。”给客人盛上满满一盘,剩下的豆腐汤,就是我们打牙祭的美味了。

过年过节,更是少不了豆腐。母亲说,过年吃豆腐,全家都有福。腊月二十五六,我家就把豆腐打好了。母亲把一部分豆腐炕好晾干留包饺子、包菜馍,暂时吃不了的就放到清水桶里泡着。过年,是父亲大展身手的时候。父亲厨艺好,但平时绝不显山露水。单单一个豆腐,就能变出多种花样。父亲把豆腐从清水里捞出来,开水烫一下,拍几根平时自己种的小香葱,用辣钵子捣碎蒜头,撒上油盐拌拌,就是一道漂亮的下酒菜。有时他把嫩嫩的豆腐托在手心里,用刀划拉几下,搁进盘子里,加上油盐佐料,放到锅里蒸一蒸,味道好极了。煮肉的时候,他在水里添加一些黄豆、豆腐丁,肉煮好了,煮肉的汤冷却凝固,也成了一道美味的小菜。

那年我大学毕业分到了八公山里的一所学校任职,工资不高,但吃豆腐不再只是美丽的幻想了。比我早分去几年的几位外地大学生说:“八公山的豆腐真好吃!”八公山是刘安炼丹发明豆腐的地方,山里泉水多,水质好,豆腐质量当然非同一般。我住的宿舍外面,就有一眼山泉。那时,几乎天天都买豆腐。母亲到学校来看我,我做了一道清炒豆腐,一道草鱼炖豆腐。母亲夸我的手艺好,说我做菜是自学成才,豆腐做得有鸡蛋的口感,但比鸡蛋还好吃。

后来我到市区工作,寒暑假常常把母亲接来与孩子作伴。那天,和母亲商量,要带她到饭店尝尝豆腐宴。母亲近年来勤俭的观念慢慢有了一些改变,就同意了。我特地给母亲点了金丝豆腐虾与清汤白玉饺。母亲一边吃一边啧啧称赞,她说:“没想到活这么大年纪,还有这么好的日子过。一个豆腐能做出这么多花样,这么好吃,你们过的都是神仙一样的日子啊!”

有母亲在,就永远是孩子;有母亲在,心灵就有归宿。如今,父母已离我们远去,每到中秋思念难抑,愿天堂的父母安好。过年过节那道象征幸福美满的豆腐还在,愿身边的每一个人好好珍惜每一个团圆的日子。那一方小小的豆腐,传承着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美好心愿。(吴兴)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