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怕穷,就怕没想法、没上进心。看看人家‘大老跷’,这两年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脱了贫,日子越过越红火。他能做得到,我们肯定也行。”在潘集区祁集镇许岗村,“大老跷”许圣勤的脱贫事儿是大家伙儿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破除贫困户们畏难情绪的有效“法宝”。
早两年,说起“大老跷”许圣勤,许岗村的村民们只有一个印象:懒惰、没上进心,游手好闲,就爱打麻将,日子过得一团糟,儿女都不爱亲近他。2014年,村里来了个第一书记廖延延,是来自市委组织部的选派干部。廖延延就住在村部,与家离村部只有20米远的许圣勤成了不折不扣的“邻居”。整天看着许圣勤东晃西晃,就是不干正事,还不受人待见,廖延延真替他着急。没事儿,就跑去许圣勤家里聊天。“你儿子、女儿都在读书,生活压力那么大,就一点儿都不着急吗?就守着那几亩地,你还能种出金子来?现在还戴个贫困户的帽子,咋不找找其它出路?”廖延延说的都是为他着想的大实话。可许圣勤不领情啊。“管闲事了吧,又饿不死,我这多轻松啊,累死累活的图啥?”廖延延几次想劝他努力脱贫都无功而返。
直到2015年中秋节前一天下午,廖延延又带着扶贫工作队去他家走访,看他一个人坐在屋子里,神情有点黯然,便又与他闲聊起来。原来两个孩子嫌家里太穷,在家也让人看不起,趁着假期都跑到在外打工的姐姐那去了,把他一个人丢在家里。廖延延就又顺势做起了思想工作:“老许啊,你看现在孩子慢慢长大了,都要面子了,你再这样过真不行了。再说不赚点钱以后儿子怎么娶媳妇,你虽然打了半辈子光棍,至少还有几个孩子,你想让儿子打一辈子光棍啊。”这话对许圣勤来说并不陌生,可是看着团圆日家里冷清清的样子,心里却生出了一股凄凉的感觉。他把手里烟头狠狠摔在地上说:“是不能这样了,你们讲怎么干吧,干什么都行!”
通过细致的攀谈,得知许圣勤之前帮人喂过牛,有一点技术,扶贫工作队就建议他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他也信心满满,但随后又发愁起来:搞养殖没有钱,又不敢借钱,万一“打水漂”了怎么办?好不容易“大老跷”有了“上进心”,可不能让他冷下去。廖延延拍着胸脯说:“怕什么,一切都有我们!”做通他的思想工作,扶贫工作队立刻着手,通过银行帮他申请了4万元两免贴息贷款,又帮他向区里申请了1.8万元产业扶贫资金,还帮他修了牛棚,联系农技专家到户指导肉牛的选种、育肥、繁殖等技术。许圣勤在扶贫工作队的全方位帮扶下搞起了肉牛养殖。从一开始的2头牛逐渐发展壮大,到现在8头牛,去年出栏4头牛,净赚2万多,顺利脱了贫。
有了“正事”的许圣勤像变了一个人。村子里少了一个游手好闲、乱晃的身影,麻将场子上少了一道吵吵嚷嚷的声音。许圣勤把空余的时间都用到了到处学习交流养殖技术,了解养殖产业市场行情上,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人也开朗了许多。村民们也愿意主动和他交流了。不仅如此,许圣勤还拿自己说事儿,主动当起了村里的编外扶贫“宣传员”,鼓励其他贫困户自力更生,还时常指导村里养殖户养殖技术。
如今,许圣勤有了自己的奔头,也有了自己的小心愿:“以前晕头晕脑地过日子,孩子都跟着我吃苦受委屈了。现在,虽然他们都长大了,我也要让他们为我骄傲,做一个孩子们认可的‘好父亲’。”(记者 贾静 编辑 汤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