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打赢脱贫攻坚战 > 啃下“硬骨头” 共圆“致富梦”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啃下“硬骨头” 共圆“致富梦”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9/18 9:13:2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寿县开展行蓄洪区脱贫攻坚侧记

寿县是淮河、淠河的“洪水走廊”,同时又是江淮分水岭以北的“洪水仓库”,全县60%耕地、70%人口和80%的经济总量长期处在水患威胁之下。特殊的县情,造成寿县“因水致贫”现象严重,特别是行蓄洪区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寿县要实现脱贫摘帽,必须彻底改善行蓄洪区发展条件,坚决啃下行蓄洪区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

确保搬得出、稳得住

为了保民生,让“舍小家、顾大家”的行蓄洪区群众过上安心日子,寿县从2010年起实施新一轮的居民迁建工程,让群众搬出“水窝子”,住上新房子。在全面摸底的基础上,按照村级评议、乡镇初审、县级批准的程序,确定迁建对象11383户,明确迁建时间、安置方式、补助标准、老房拆除时限,做到精准化管理。

具体实施中,寿县采取统规统建、“五保户”集中供养、自建房屋、投亲靠友和购房安置等“五种模式”,灵活多样进行安置。截至目前,全县11383户迁建任务已全部完成,实现建设任务、资金到位、搬迁入住、拆除老屋、竣工验收“五个百分之百”。

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和老房拆除是居民迁建工作面临的两大难题。为筹措居民迁建资金,寿县采取购房补贴、土地报批、拆房复垦奖补等措施,支持项目实施。对拆除老房、完成土地复耕的乡镇,每亩奖励20万元;对在城镇购买商品住房安置的,每平方米奖励200元,推动居民安置由“就近安置”向“就好安置”转变。截至目前,全县居民迁建共投入资金22.43亿元,共拆除老房11076户。

确保留得下、过得好

“昔日农家逃灾台,今天美丽新家园。脱贫攻坚得民心,群众脸上笑开颜……”这是祖居涧洼庄台的“寿州大鼓”省级非遗传承人柴现修编的一段唱词。

寿县共有6个这样的庄台,“出不去、进不来、留不住”,环境脏、治安乱、配套差,缺产业、少就业、难创业,群众生活在一片困苦之中,针对“水来搬家跑水反,水退修房建家园”的局面,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庄台规划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空心村治理等工作有机结合,着力打造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美丽庄台,做到“一台一景”、“一台一貌”、“一台一品”,整合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类涉农资金近1亿元,实施沿淮行蓄洪区庄台整治工程,县、乡和部门从人力、物力、技术、项目等方面全方位提供保障。

庄台整治须把握重点,扎实做好农村“三大革命”、庄台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等“五化”整治和基本公共服务工作,尽快补齐“短板”。为此,他们全面改善庄台居住条件,确保都实现有一条畅通道路、一个健身广场、一座休闲凉亭、一处停车场、一座污水处理站、一所卫生厕所、一座农机停放平台、一套文化墙绘等“八个一”标准。今年该县选择两个庄台作为整治示范点,修建庄台道路15公里,铺设污水管网4公里,绿化5万平方米,改厕411户,安装太阳能路灯250盏,实现庄台巷道全部硬化,无功能房屋以及废弃圈舍全部拆除,房屋外立面统一改造。

确保可发展、能致富

长期以来,行蓄洪区由于自然禀赋“先天不足”,基础设施“后劲不大”,导致产业单一,“双基”薄弱,老百姓致富无门,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低。

近年来,寿县在发展产业、巩固“双基”、提升满意度上精准发力、持续用力。通过多方筹措资金3.2亿元,实施特色种植、养殖项目682个,在两大行蓄洪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8100亩,建成园林苗木、特色经果林基地9800亩,扶持贫困户6906户,实现行蓄洪区贫困村特色种养业项目覆盖率100%。光伏扶贫投入资金4000万元,建成村户联建光伏电站117个、户用光伏电站600个,实现行蓄洪区内村级光伏电站全覆盖,带动2281户贫困户稳定脱贫。扶贫工厂整合资金968万元,建立行蓄洪区贫困村扶贫基地(车间)28个,带动贫困户739户实现就业,达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的。

为了补齐基层基础“双基”短板,寿县突出交通设施建设,投资56亿元的济祁高速寿县段全线通车,投资16亿元的商合杭高铁寿县段(站)加快建设,投资3亿元实施农村公路500公里,彻底解决了行蓄洪区群众“出行难”问题。(记者 刘银昌 通讯员 赵阳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