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扶贫工作队的帮助,我现在可能还在外漂泊打工,无法照顾家庭,更别说脱贫致富了。”7月30日,记者在毛集实验区焦岗湖镇焦岗村采访时,贫困户梁海珍告诉记者。她边说话,边利索地从电动车上卸下刚刚加工好的服装,并不停地用毛巾擦拭着汗滴,话语中透出干练。“我一会还要拉一些衣服回去加工,不能闲下来呀。”她说。
梁海珍是焦岗村贫困户,祖籍海南省白沙县,多年前和丈夫石洪胜在广东惠州大亚湾打工时认识,远嫁到毛集。2014年,丈夫不幸因车祸去世,因灾致贫。无奈之下,梁海珍远赴江苏吴江打工。儿子无法照料,家庭无法照顾。
市经信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入驻后,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后,因户施策、精准“滴灌”,对她家进行一户一策精准扶贫。工作队为梁海珍家代缴了新农舍,她可以享受到“351”、“180”的健康扶贫政策,为她家安装了3KW瓦光伏电站,每年可收入3000多元,将她家的1.5亩土地流转给毛集洪雨合作社,每年收入1000多元;安排他的儿子在凤台县寄宿制小学就读,每年的书学费全免,每年有1000元的寄宿制补贴。
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增加收入,扶贫工作队安排她到村里的扶贫车间务工,进行服装加工,由于她有在外地服装厂工作的经验,业务熟练,做工认真,深受企业青睐。扶贫驿站考虑到她家的实际情况,特地为她提供一台FDM服装加工机器,让她在家进行来料加工。“她最擅长的是订带工种,每天能加工100多件,收入在80多元,每个月收入在2500元左右。”扶贫车间的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在扶贫工作中,她还享受家庭签约医生的健康扶贫。村里的签约医生定期上门给梁海珍进行常规检查,量血压、查血糖,询问健康情况。梁海珍告诉记者,签约医生对她很负责,今年年初按要求准时通知她去曹集医院进行体检,定期去毛集实验区人民医院进行癌症筛查。梁海珍告诉记者:“作为贫困户能享受到这些好的政策,实在是让我们感动,我笨嘴拙舌,也讲不好感激的话,心里就是激动。”
陪同记者采访的市经信委扶贫工作队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梁海珍是焦岗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5户中自强不息的脱贫户,不是“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策送上门”的人,而是不辞辛劳,注重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自主脱贫的典型,在全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记者 刘银昌 编辑 汤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