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扶贫人 扶贫事 > “家庭农场”特色种植助脱贫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家庭农场”特色种植助脱贫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8/28 8:47:0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近日,记者走进毛集实验区焦岗湖镇焦岗村伟光家庭农场特色种植产业扶贫基地,占地近百亩的瓜蒌基地,瓜蒌架子上,一个个瓜蒌密密匝匝长势喜人,等待着丰收时刻的到来。

“这个基地可实现年产瓜蒌籽10000公斤以上,实现销售收入50万元以上。目前,贷资入股贫困户10户,实现贫困户年均增收2500元;带动贫困户土地流转3户,实现贫困户年均增收1500元;吸纳贫困户就业5人,实现贫困户年均增收5000元。”市经信委扶贫工作队的黄克强告诉记者。

焦岗村是由枣林和瓦房2村合并组成,长期以来村内矛盾较多,虽然在党建、扶贫工作上能达成共识,但是离组织要求和群众期待仍有不小差距。市经信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入驻后,先后召开会议40余次,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促脱贫,研究推进村级党建标准化、脱贫攻坚、“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等重点工作。通过一年来的努力,村党组织战斗力、村支“两委”凝聚力、全村党员内生发展动力均得到提升。

2017年3月,在焦岗村成立了毛集实验区焦岗湖镇焦岗村伟光家庭农场特色种植产业扶贫基地,基地位于焦岗村枣林片,主要从事瓜蒌种植,通过贷资入股、土地流转、吸纳务工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贫困户张保新告诉记者:“我家1.4亩土地都流转到这里,每年有1400元的流转费,我还可以在这里打工,每月都有1000多元的收入。”

张保于是该基地吸纳就业的贫困户,他说:“我患有哮喘,不能外出打工,在这里打零工,每天能有60元的收入,我很满足。”穆台村的贫困户张良芝看到该基地创新“企业+集体+农户”模式很好,毫不犹豫地将30000元小额信贷资金全部投入到该基地,他说:“瓜蒌2月种,10月收,每亩能收150公斤瓜子,瓜蒌皮、瓜蒌苗、瓜蒌根都能卖钱,一亩地净收入近10000元,我们增收很有保障。”

市经信委驻村扶贫工作队负责同志指着基地前刚修的水泥路告诉记者,工作队来到之后,先后争取市、区各类资金近400万元支持该村脱贫,解决了困扰焦岗村近30年的学前路难题,又落实扶贫资金131万元,建成防渗渠1800米,开工建设水泥路1500米。依托焦岗湖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流转土地建成河蟹龙虾养殖、瓜蒌种植2个基地。发力村集体经济,建成两座共160KW村集体光伏电站,预计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记者 刘银昌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