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打赢脱贫攻坚战 > 贫困村的“五位一体”致富经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贫困村的“五位一体”致富经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8/15 8:24:4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近日,记者走进寿县双庙集镇公庄村,干净宽阔的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3500米的主干道太阳能路灯像整齐列队的士兵欢迎着人们的到来,道路两旁是千亩皖槐林吞吐着新的生机。

傍晚,暑气消退,袅袅炊烟还未散去,公庄村塘面组的贫困户方玉刚结束了一天的忙碌,总会到村里文化扶贫活动广场,和老伙计们说说笑笑,品咂着现在的幸福生活……

方玉刚身患残疾,是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老方在公庄村的“五位一体”的脱贫路上尝到了甜头。他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承包了50亩鱼塘、20亩虾塘,又养了700只鸡,空闲时还在扶贫车间务工,不仅脱贫而且致富。

 “‘五位一体’是公庄村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摸索的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攻坚路。”双庙集镇党委书记吴标告诉记者,所谓“五位一体”就是把党建促脱贫,绿色扶贫、光伏扶贫、文化扶贫、产业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脱贫五个指头握成重拳,合力攻破江淮分水岭的贫困难题。

  “我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要谢谢俺们的好支部。”在方玉刚的脱贫路上,一直有党员、党支部相伴,他们积极为他想出路、清障碍,送他去学习养殖技术,帮他承包村集体的鱼塘,为他介绍工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公庄村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村党总支全面领导工作的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确立带领贫困户精准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帮扶单位淮南戒毒所的领导来村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和辅导,并定期到村走访,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

安徽皖槐林木有限公司是公庄村引进的一家“绿色银行”,公司流转土地1000亩种植皖刺槐1号等优良品种。贫困户王本安家中有7亩土地被公司流转,每年带来4200元收入。公司又返聘失地农户参加田间管理,王本安在公司从事田间管理、苗木搬运等工作,他告诉我们,每天可获得100元以上的收入,一年下来2万元可以稳稳进入“钱袋子”。截至目前,共有2000多人次参与公司工作,获得劳动报酬共计20万元左右,其中大部分为贫困户,这为贫困户“拔去穷根”创造良好条件,也为村级集体经济也带来3万元收入。

寿县在创新扶贫投入上做了不少有益探索,光伏扶贫就是其中最为成功的做法之一,切实增长了贫困地区和贫困户“造血”功能。公庄村积极争取光伏扶贫项目,2016年帮扶单位安徽出版集团配套投资39万元,为公庄村兴建6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4名帮扶干部个人捐助7.2万元支持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安装了分布式3千瓦家庭光伏电站,增加了贫困户家庭收入。村主任张有传告诉记者:“光伏电站占地820平方米,总共6组240块的光伏电板,容量60千瓦,日均发电200度以上,1年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增加近7万元的收入。这能多办多少事?”光伏电站带来的“阳光收入”为公庄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动力,为“村出列”带来实实在在的“干货”。

方玉刚务工的扶贫车间就在公庄村,是一家主要经营电动石磨磨面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走进车间,一排“土洋结合”的电动石磨吸引了人们眼球。“这些是以天然石材为原料的电动石磨机,适用于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生产。既有电机磨不掉渣、碾磨均匀、省工省力的特点,又融合了传统石磨低速研磨、绿色健康的特点。”村主任张有传介绍。在全市,这种工艺的石磨面粉加工厂独此一家。扶贫车间是寿县实现有效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的具体举措,公庄村的扶贫车间整合各类资金已整装待发、成功外包,每年村组织将获得6万元的稳定收益用于扶贫事业,46户贫困户将从中受益。

公庄村位于江淮分水岭的“脊背”之上,“雨天两脚泥,天黑不出门”,是公庄村村民形容当地交通、出行难的一句话。经过几年的努力,全村共修建水泥路面15260米,硬化渠道2500米,入村民组砂石路3500米,这些项目使全村40村民组通水泥路率达到98%,渠道硬化达80%,安装自来水和建设健康水站实现全覆盖,为贫困户改厕62户,“公庄村新农村亮化工程”70盏8米400W太阳能路灯沿路分布。

  “咱公庄村的群众是走路泥不沾,夜路大步走,村容大改变,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说起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好处,方玉刚高兴地说。特别是安徽出版集团投资25万元、淮南戒毒所援助20万元建成的村级图书室和文化活动广场为贫困村提供了“文化扶贫”平台。村民不但“腰包鼓”,也追求着“脑袋富”,不仅实现“物质脱贫”更要同步实现“精神脱贫”。

每天傍晚,村民们三五成群地走到文化扶贫活动广场,或谈天说地,或跳起广场舞,或摆开棋盘杀两局,笑容在每个人脸上荡漾,脱贫致富的好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熊文田 实习生 朱王月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