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口镇毗邻天下第一塘——安丰塘,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境内河流纵横,土地肥沃,林木葱茏。近年来,该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结合自身特色优势,积极谋划,创新思路,围绕“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工业发展”发力,多措并举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拓宽脱贫攻坚渠道
堰口镇以规模养殖、种植为依托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稻虾共作、寿丰甲鱼、湖羊、蔬果等生态农业蓬勃发展,农业产业化5家龙头企业齐头并进,万达食品、精诚食品等农业产业化项目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特色农产品加工集聚。蔬菜、山核桃、油牡丹基地已初具规模,正逐步发展壮大。
“真心感谢镇党委政府、感谢万丰公司对我的照顾,我现在每年收入都超过3万元了!”日前,堰口镇魏岗村贫困群众刘成星开心地说道。他所说的万丰公司是安徽万丰农业种植有限公司,是一家种植药用牡丹并进行深加工的企业。在镇党委政府的帮扶下,该公司流转土地近3000亩,带动贫困户从事务工、技术指导、种植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增产增收,促使贫困户早日脱贫。目前吸收贫困户50户100多人就业,员工年收入3万元左右,还有每亩700元的土地流转费。像这样实行“公司+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还有多家现代农业企业,寿县芍陂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一家种植瓜蒌子的企业,带动50户贫困户,每人月收入3000元左右,有效地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做出重大贡献。
近年来,堰口镇在精准扶贫上,创新扶贫方式,一改过去“输血”式扶贫为“输血+造血”并举式扶贫,充分利用已建成的“扶贫驿站”、“扶贫车间”等场地、设施和资源,开展“扶贫夜校”、技能培训、“企业+农户”扶持等活动,加强精准扶贫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打造美丽乡村,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刘圩中心村,民宅整齐划一,村道平坦整洁,分类式垃圾箱均匀分布,房前屋后物件摆放整齐有序。夕阳下,老人们在文化广场的凉亭里一边拉着家常,一边看着时新的广场舞……在堰口镇,像这样的美丽乡村比比皆是,无论是偏僻的许寺村,还是离街区较近的魏岗村、十字路街道村,一个个洁净宜居的美丽乡村熠熠生辉。
“以前我们居住的环境很差,晴天一身土,刮风时垃圾飞满天,一到夏天,水沟臭气熏天。现在经过整治,原先随处可见的垃圾没了踪影,到处都干净整洁了,生活也舒心多了。”刘圩中心村的周太平谈起乡村环境变化时说。刘圩中心村是2018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该村总投资720万元,实行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模式,给排水、污水处理、网络宽带、有线电视、休闲广场、公厕等一应俱全,绿化、亮化、美化同步实施。通过清淤、护坡、安装护栏、沿岸绿化等对沟渠进行整治,安装路灯50余盏,栽植桃树、水杉、红叶李、石榴树等苗木1.2万余棵。该村还从提升村民生活环境与品质入手,新建院墙300多米、休闲场所2处,整修硬化道路、栽移线杆、改造农电线路和生活用电线路,清理出公共面积3000多平方米并全部敷土绿化。
刘圩村还注重村庄文化环境建设,加强文明乡风建设、锻造文明和谐新农村。通过墙体彩绘、墙体雕刻等措施,绘制刘圩中心村道德风尚、地方特产、民俗风情等内容,形成“幸福刘圩、生态刘圩、人文刘圩、厚德刘圩”四个主题版块。村民置身于浓郁的刘圩文化之中,形成了“出门看文化,交往显文明”的良好风尚。
招商引资结硕果,扶贫车间助力脱贫攻坚
走进安徽奔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块“扶贫车间生产管理制度和就业带动情况一览表”的展板映入眼帘。该公司去年11月份落户堰口镇,总投资3600万元,落户即投产运营,主要生产汽车后视镜密封垫。公司带动了12名贫困户,分别来自红桥村、双楼村、寿丰村和十字路街道。
近年来,堰口镇以“锦绣工业园”为平台,借力引进招商引资项目。该镇对在谈项目,紧密跟踪洽谈,尽快把意向转为合同;对拟签约项目,继续加大跟进力度,推动项目尽快签约;对签约合同项目,加强跟踪服务,争取早日落地开工,为工业发展增添后劲。截至目前,共签约工业项目1个,拟签约项目2个。该镇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培育力度,做好企业的生产指导,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努力壮大工业实体经济。今年1至6月份,该镇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2亿元,同比增幅42%左右。新增工业企业中,该镇重点培育寿县芍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2018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该公司投资5000万元兴建稻田养虾项目以及稻谷加工项目,项目前景广阔,市场需求大,预计到11月份产值可突破200万元。
(通讯员 顾明 赵广军 记者 吴巍 编辑 汤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