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扶贫人 扶贫事 > 脱贫攻坚的“微心愿”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脱贫攻坚的“微心愿”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7/5 9:10:1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有一个微心愿,想贷款买几头牛,搞养殖致富。”在寿县窑口镇贾庙村第十一互助组的“谈心会”上,贫困户马新奎提出了自己的“微心愿”。

连日来,窑口镇通过在贫困户中开展“一个微心愿、一个微建议,一个微视频,一个微典型”的“四个一”丰富“互动、互学、互帮、互比、互促”活动内涵。

了解微心愿,提出微建议

“通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开展,加强贫困户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打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状况,做到互通有无、彼此了解,形成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新气象。”窑口镇副镇长江雪告诉我们,但有些“谈心会”只局限于闲聊天,没有实质性效果。针对这一问题,窑口镇提出帮扶人指导“五互”活动,鼓励贫困户提出“微心愿”,帮扶人再针对性地提出“微建议”。

“‘微心愿’其实就是贫困户发展生产的目标,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尽可能地帮助完成。”帮扶责任人李静了解到马新奎的心愿后,一方面提出“要马上上报自身发展项目,向本村的养牛大户学习技术。”的“微建议”,一方面马上联系相关部门落实这项帮扶措施,促使他尽早达成“微心愿”。

很快,李静为马新奎联系上了本村的另一名贫困户——祝应武。他是窑口镇在脱贫攻坚中涌现的“微典型”。

拍下微视频,涌现微典型

祝应武是典型的因病致贫。贾庙村两委通过个人申请、民主评议、公示等环节于2015年10月确定祝应武家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享受低保待遇。经过征求意见,帮扶干部与祝应武制定了两项产业发展的路子:一是立足自己家中的12.62亩土地在加上流转亲朋的土地共20余亩,种好粮食,保障全家的生活;二是金融扶贫贷款2万元,利用房前空地搭建牛棚养牛,并申请扶贫项目补贴,实现由脱贫向致富转变。2017年12月,经过国家第三方评估,祝应武顺利实现脱贫。2018年,祝应武被评为全县“最佳脱贫示范户”,受到表彰。

在“五互”活动中,祝应武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典型经验受到很多贫困户的夸赞,贫困户争相向他学习。

祝应武了解了马新奎的心愿后,主动教授他养牛知识。没多久,马新奎用“金融扶贫”贷款买了三头牛犊,现如今在祝应武的帮助下,这三头小牛茁壮成长。细心的李静把这个主动学习、耐心教授的过程拍成了“微视频”,准备在“远教广场”播放,教育更多的贫困户,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

在窑口镇以“四个一”微载体的 “五互”活动中,贫困户通过互相交流,分享技术信息、脱贫经验,确保各项脱贫攻坚政策落地,增强贫困户脱贫意愿和脱贫能力,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形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新局面。窑口镇窑口街道贫困户鲍继云收入来源狭窄,在“互助组”的活动中就提出想找一份稳定工作的“微心愿”。当场,贫困户王幸就为她联系了自己务工的瓦埠湖农业开发示范区一家合作社,第二天,鲍继云就跟着王幸一起上班,实现了稳定就业。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克贫困。窑口镇巧借“四个一”丰富“五互”活动内涵,实现脱贫由“输血”转变为“造血”,形成彼此关爱、互帮互助的脱贫攻坚新氛围。

(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熊文田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