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扶贫人 扶贫事 > 先富帮后富 携手致富路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先富帮后富 携手致富路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6/28 8:52:4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老伴身体不好,需要常年吃药,我年龄大了,没有挣钱门路,2014年我家成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老杨了解到我的情况后,主动联系我,让我和妻子到合作社里务工增加收入,起初由于自己没有相应的技术,怕耽误合作社的生产就没有同意,但老杨多次苦口婆心的劝说我,2016年初,我和妻子才答应老杨来到合作社,在合作社里,我主要从事拉土、上棚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妻子主要负责采菇、打水等比较轻松的工作,在工资待遇上,老杨是能照顾的尽可能的照顾。”近日,在位于谢家集区孤堆回族乡的江永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里,年近七旬的杨镇村贫困户庞良海充满感激地告诉记者说:“这几年多亏了老杨的帮助,是他帮俺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今年我已经正式成为了合作社的社员,相信在老杨的带领下,我的致富之路会越走越宽。”

庞良海告诉记者说,他口中的老杨,就是现任淮南市江永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家集区九届政协委员、省十三届人大代表杨宪永。

“1987年初中毕业后,杨宪永先是在家务农,由于当时家乡贫穷,1994年3月,杨宪永跟朋友一起到上海做建筑工人,他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很快从一名小工做成了一名技术工人。1997年6月,掌握了一定经验技术的杨宪永回到家乡做建筑工程,并通过几年的辛苦努力积累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桶金’。”采访中,谢家集区扶贫办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2014年的时候,为了让更多人富起来,杨宪永通过考察,发现种植食用菌是一项不错的产业,他便联合家乡的杨宪广、杨永贵等7位农民在2014年4月成立了合作社,注册资金680万元,总投资720万元开始从事食用菌生产。由于当时的市场不稳定和技术的不成熟,合作社当年亏损了120万元。为了让大家能够继续走下去,杨宪永通过降低原材料成本,拓宽销售渠道,使产品销往了成都、重庆各大批发市场,同时,他在技术上下功夫,很快使双孢菇产量每平方达到了35斤,年产量达到500吨,收入达到360万元,纯利润达到了140万元。这一转变使大家看到了希望,现在江永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由原来的8人增加到了73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响应国家的产业扶贫政策,让更多贫困户由“外部输血”变成“内部造血”,杨宪永先富帮后富,积极吸纳贫困户加入到了合作社,共同拓宽致富路,目前已有10户贫困户参加到了合作社的食用菌生产之中。

“贫困户在我们合作社种植食用菌,我们负责全程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合作社还将于贫困户签订协议,以此保障贫困户的基本收益。”杨宪永在采访中告诉记者说:“下一步我准备扩大种植规模,增加品种,让更多的贫困户到我们合作社来务工或者种植食用菌,帮助他们切实增加收入,为我们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多尽一份力量。”

(记者 苏强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