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项目建设提速年 > 项目提速,积蓄经济新动能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项目提速,积蓄经济新动能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6/26 6:43:3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省“861”重点项目,总投资1.3亿元的安徽电建一公司淮南致远钢结构分公司新厂房奠基。项目建成后,年产各类钢结构3万吨,产值约2.68亿元。
占地59亩,总投资1.5亿元的大通工业新区标准化厂房项目开工。工程总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将建设一栋8000平方米科研孵化检测车间,4栋标准化厂房。

……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重要支撑。今年以来,大通区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坚持领导包保制度,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推进机制,确保项目尽快开工、投产见效。今年1至5月,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亿元(在地统计),其中,项目投资完成17.7亿元;全区工业投资完成9.6亿元,技改投资完成8.9亿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通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谋项目,就是谋发展”的理念,精心谋划了总投资规模达500亿元的区级项目库,重点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型装备制造、智能服饰加工、健康养老等产业,精心编排亿元以上项目47个,总投资380多亿元。同时,注重适应经济新常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核心之举,着眼于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质量效益,着力引进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撑点。今年1至5月,全区引进内资13.82亿元,完成年度任务43.2%;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资金11.96亿元,完成年度任务46%。

比发展就要比项目,比项目就要比落地。该区突出抓好项目签约、开工、投产达效,成立了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指挥部,坚持每周召开一次调度会,重点对在建重大项目、征地拆迁、招商引资、保障房等工作进行专题调度。实施重点项目区级领导包保责任制,每个项目明确一名区领导具体负责跟踪督办,全力推动项目前期规划设计、手续报批、资金来源、征地拆迁等工作落实。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对重点项目实行每天早上7:30召开工地例会,全力推进。

项目加速落地,需要良好发展环境保障。该区从做强园区平台入手,加快大通工业新区二期扩容进程,启动了四期规划建设,同步完善了道路、水电、燃气、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促进大通工业新区与市经开区无缝对接、融合发展,提升园区发展品质和平台承载力,加快建设智能装备制造、智能服装加工等特色产业集聚园区,打造百亿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同时,树立综合平衡理念,学会算大账、综合账、长远账,对有些好项目,通过“放水养鱼”,为客商创造一个好的投资环境。坚持土地、政策、资金向优质项目和企业倾斜,大力开展“‘四送一服’双百工程”,千方百计帮扶项目企业解决用地难、审批难、融资难等问题。帮扶富华服饰、德瑞化工、泰隆机械分别申报纳入工信部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企业。支持设立小微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互帮互济过桥基金,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大力开展政银担合作,全面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强有力的举措,加速了项目落地。今年1至5月,全区完成新开工固投5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个(全年任务5个),完成任务进度80%;其中,新开工固投1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完成2个。位于洞山东路南侧的淮南市快递物流产业园是新建成投产项目。“目前,已有8家快递企业、3家物流企业和1家仓配一体化企业入驻,初具规模。”产业园负责人告诉记者,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5亿元以上,总占地143亩,包括驿安物流园和邮政物流园。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就业人数2500人以上,年营业收入2亿元以上,每年缴纳税收1000万元以上。

大项目加速落地,积蓄经济新动能。据悉,今年1至5月,全区9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4亿元,增长23%;其中区属非煤电产业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亿元,增长20%;全区58家战新产业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3.6亿元,增长46%;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2.82亿元,增长10.8%,总量和增幅均位居全市第四。

“新项目孕育新希望,大项目预示大发展。加快转型发展,必须时刻把项目抓在手上。”大通区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智能装备制造、环保管材和智能家居等项目建成投产;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对列入今年升规10家后备工业企业做好月度监测,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等难题;对区属4家后备零售企业进行帮扶,力争企业达到申报标准,推动限上商贸企业发展,涵养发展新动能。

(记者 朱庆磊 编辑 汤宁)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