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瓦埠湖烟波浩渺,碧波荡漾,微风吹过之处,芦苇摇曳,蓝天白云间,一幅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
日前,记者在位于瓦埠湖畔的龙清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稻田龙虾养殖产业扶贫园里看到,二十多位工人正在忙捕捞虾笼,然后进行大小分类装筐,一筐筐鲜活的小龙虾将从这里出发,运往全国各地。
“我在这里打工,工资按天结算,平均下来一个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孙庙村贫困户李敏记告诉记者:“养小龙虾这个项目很好,我在这里一边打工一边跟着学点技术,我想以后自己也养殖小龙虾,这样就可以更多地增加收入了。”
“我们前期投放了约2.5万公斤的虾苗,现在正是小龙虾上市的黄金季节,由于我们采用的是稻虾混养,用的是瓦埠湖的水,不但水质好,而且没有农药化肥的污染,我们的小龙虾以每公斤25到30元的价格销往上海、合肥等地,产品供不应求,效益很不错。下半年我们准备再投入资金200万元用于流转土地,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的周边群众共同发展。”龙清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鲍广清高兴地告诉记者:“看到我们产业扶贫园养殖小龙虾效益好,周边很多群众都来找我们,希望带着他们一起养殖小龙虾。现在我们已经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将带动更多的群众共同脱贫致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充分发挥精准扶贫专项资金的作用,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当中来,带动贫困户脱贫,2016年底,孙庙乡与淮南市龙清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实施了孙庙乡稻田龙虾养殖产业扶贫园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约600万元,其中产业发展扶贫资金80万元。通过产业扶贫园项目的实施,不但拉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还解决了无劳动力家庭户种田难问题。同时,政府每年收益资金15万元用于贫困户产业扶贫带动,2016年89户233人脱贫户人均分红500元。”孙庙乡负责人向记者介绍:“2017年,我们还通过类似的合作模式,与淮南市莓之源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将40万元产业扶贫项目资金投入到大棚草莓种植项目中,该项目为2017年91户157人脱贫户人均分红500元。”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产业兴旺是重点。采访中,记者从谢家集区了解到,近年来,该区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设特色鲜明、效益显著专业村”的思路,坚持以乡村振兴引领产业扶贫,大力实施“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战略规划,围绕龙虾、草莓、葡萄、食用菌、瓜果蔬菜等农业产业点面结合进行布局,建设了孙庙乡龙清湾稻田龙虾养殖基地、杨公镇草莓种植基地、孤堆回族乡蔬菜大棚基地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基地,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引导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有效带动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谢家集区相关负责同志向记者介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产业扶贫的有机衔接,深化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利益联合机制,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力争在乡村振兴中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讯员 柏发涛 朱沛国 记者 苏强 编辑 汤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