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扶贫人 扶贫事 > “帮扶政策圆了我的致富梦!”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帮扶政策圆了我的致富梦!”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5/15 9:27:1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叫周士辉,今年47岁,家住凤台县钱庙乡贫困村之一的张池村,我家也曾是村里的贫困户,是帮扶政策圆了我的致富梦。

1988年,初中毕业后的我就开始外出谋生。那个年代最火的就是学手艺,所以我就去学了木工,最开始在市内一家建筑公司从事木工行业。为了干一番事业,闯出一片天地,1996年,我进入了苏州一家台资企业上班。2005年的一天,由于在工作中发生意外,导致我的左胳膊高位截肢,落下了终身重度残疾。顿时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塌了,面对这个结果,我难以承受,有时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里,不愿出门。

可正值壮年的我是全家的支柱。经过短暂的调整之后,不甘屈服于命运的我重新站了起来。既为了自己,也为了一家老小,我艰难地耕种着自家的三亩责任田。前几年,我又建了几间猪舍,购买了几头猪进行饲养,由于不懂技术,缺乏科学管理,我养的猪相继患病死去了,从亲友处借来的一万多元钱也打水漂了。我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近几年,在党的脱贫攻坚惠民政策春风的吹拂下,我家被列为村里的重点扶贫对象。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牵线搭桥下,我家有三人得以享受低保待遇;我的父母看病也有新农合、健康脱贫等民生工程惠及,不用自己掏钱了。乡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还经常带着大米、食用油、水果等来我家进行慰问,鼓励我们,给了我全家更多的信心和希望。

干部的关怀,政策的扶持,的确给我家带来了温暖。但是,仅靠这些优惠政策,若没有增收渠道,一家人将始终挣扎在贫困线上,无法过上好日子。于是,乡村干部和村扶贫工作队又思考着如何彻底帮助我家“造血”。通过乡帮扶干部多次上门走访,大家认为,我虽然干不了重体力活,但我有养猪技术基础,过去多年都在养猪,只是苦于没有摸到门道,一直没能成气候。生猪养殖周期短,基本4到5个月左右就可以出栏,市场需求量大,适合长期养殖。经过商量,乡村干部决定扶持我家养猪致富,并帮助我办理了10万元无息小额贷款,还让我参加了县里免费举办的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在培训班上,我学到了很多养猪常识和管理知识,并帮助我们树立了自立自强的信心。2014年,我在资金、技术和党员结对帮扶等多方支援下,投资十多万元搭建了3栋彩钢瓦猪舍,开办了占地580多平方米的家庭养殖场,购买了十多头良种母猪,自繁自养,滚动发展。为了全面做好疾病防疫,乡畜牧管理站长期为我免费提供防疫药品。2015年,村里积极伸出援手,筹集资金6000元,帮助我购买猪饲料,扩大养殖规模。去年,村里将平坦的水泥村道修铺到我的猪场门前,这让我的干劲更足了。近两年,我的养殖场每年出栏商品猪120多头,存栏90多头,很快就还清了债务,我还成为村里的脱贫致富典型。同时,在我的带动下,邻居郑兆飞、村民陈亮等也纷纷建起了养猪场,发展生猪养殖业致富。

(记者 刘银昌 通讯员 栾绪标 编辑 汤宁)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