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扶贫人 扶贫事 > 王多忠老汉的脱贫底气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王多忠老汉的脱贫底气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5/8 9:29:4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和王多忠老汉的见面,是在5月5日下午,立夏当日的一场暴雨后,他刚从自家的麦田里疏通水渠回来。憨实的面容、朴实的话语,记者与他唠起了脱贫话题。

家住寿县炎刘镇新桥村三坊村民组的王多忠老汉,祖孙三代因病致贫。他的老伴患糖尿病和严重脑积水,又遭受到儿媳妇不幸离世的打击,两个孙女都在上学,属于建档立卡的不折不扣的贫困户。从常理来看,这个贫困家庭该是多么艰难,压力该是多么巨大。然而,记者面前的王多忠老汉,精神面貌却非常好,完全没有贫困重压之下的唉声叹气和萎靡泄气,心态情绪平和,充满自信,言谈间传递的都是正能量,底气十足。这让记者不禁产生“疑问”:王多忠老汉哪里来的这么足的底气呢?

原来有人为他“撑腰”。新桥村支两委和市帮扶单位及时启动和落实多项帮扶措施,并向王多忠“一口唾沫一根钉”立下脱贫誓言,确保王多忠老汉祖孙三代摆脱家庭困境,如期实现脱贫,踏上小康路。

说到就要做到。脱贫不是拍胸脯、讲大话,而是要有实际行动和硬招、实招。新桥村支两委和市帮扶单位使出的“第一招”就是开展健康扶贫,及时实行新农合医保报销补偿。王多忠的老伴在省立医院手术治疗费近5万元,个人只需要缴纳5000多元,现身体已基本康复。“这在以前,是要倾家荡产的。‘351’、‘180’,我可背诵不下来。但我老伴看病,却得到了这些政策实实在在的好处!”王多忠老汉告诉记者。接着,促成贫困劳动力就业。镇村主要负责人多次与新桥产业园联系,安排王多忠的儿子就业,每月工资近3000元;多方协调,安排王多忠为保洁员和村民组长,每年收入2000余元。同时,教育扶贫全覆盖。王多忠的大孙女上大学4年,每年享受助学金3000元;小孙女上初中3年,每年住宿补助1250元。此外,开展献爱心和送温暖活动。县镇村政府和帮扶单位通过走访慰问,加大生活资助力度,为王多忠等贫困户及时送去现金、生活用品及学习资料等。精准扶贫获取小额信贷,帮助发展产业开辟致富门路。通过信贷和产业补助资金,扩大了种养殖业。去年,王多忠一家仅生产经营性收入就达10000余元,人均纯收入7000余元。

这么算下来,王多忠一家三代5口人今年稳定脱贫!王老汉见人就乐呵呵地讲,“脱贫帮扶政策好啊,把我们一家三代人从贫困的灾难中救了出来,这份恩情,我们咋么能忘呢。”——这或许就是王多忠祖孙三代能够战胜困境、走出贫困的“底气”吧。

采访回程路上,行走在初夏雨后的田野,呼吸着散发着麦苗和油菜清香的空气,极目之处满是绿色苍翠。这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田野,正如同我们正在举力而为的脱贫攻坚那样,只要用心、用力,如王多忠老汉祖孙三代那样摆脱经年贫穷困扰,不是孤例,而是可以无限复制。

(记者 张静 编辑 汤宁)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