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和本村村民彭金荣、彭广义合伙流转土地140亩,在市农广校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开展稻田龙虾养殖,亩产水稻550千克,龙虾110千克,当年就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日前,记者在凤台县刘集乡彭岗村采访时,村民彭芍告诉记者:“我和彭金荣是在参加2016年市本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时学习了稻田龙虾养殖技术,市农广校老师还带我们到全椒县赤镇稻田龙虾养殖现场进行了观摩学习,去年我们开始稻田龙虾养殖,收获颇丰,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给我们送来了技术,送来了财富。”
采访中,市农委相关负责同志向记者介绍:“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强化了基层农技人员与新型职业农民的联系,树立了一批职业农民学员典型代表,也充分发挥了职业农民在产业带动、‘一村一品’建设、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助力了乡村振兴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201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841元,增幅9.2%。”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扎实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市农委和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印发淮南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并报送省农委备案。去年全市共有4个县区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公开遴选了16个培训机构并在市县区农委网站进行公示,县区农业主管部门都与培训机构签订了培训合同。各县区都按规定制定了分专业培训方案,各培训班级培训计划整体一次设计、分段实施,且培训内容和课程设置规范、每个培训班人数不超过50人。培训教材按《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17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材征订工作的通知》征订发放。县区农委上第一堂课,每班一名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每天一签到,每班都聘请了一位省级专家授课。为便于管理和学员之间的交流,每班均建有QQ群或微信群,市农委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两次督查。截至去年6月底,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821人,占全年任务总数的100.05%。其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801人,占任务总数的100.13%;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100人,占任务总数的100.00%;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920人,占任务总数的100.00%,参培训率达100%,均超过年初制定的95%的目标。
据悉,在全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同时,我市还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树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典型,全市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培训政策、树典型,市农委在《淮南日报》开设《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专栏,发稿件23条,在《淮河早报》发稿件8条。
(记者 苏 强 编辑 汤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