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耕山风景区内烟雾缭绕,鞭炮声不断,垃圾遍布,市民祭祀陋习让城市“绿肺”患上久治不愈顽疾——倡导“绿色清明” 期盼早日到来
又是一年草如茵,又到清明祭扫时。中华民族向来注重传承,清明祭扫更是缅怀先烈、悼念先人、寄托哀思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纪念方式。摆放贡品、焚烧纸钱、叩头行礼、培上新土和坟头,这些传统的祭祀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对孝心的曲解,处处透着不环保、不低碳、不文明之处,不仅与我国当前“新常态”、“美丽中国”的发展理念相悖,也成为我市打响蓝天保卫战的阻力。3月27日上午,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根据市民反映,进入舜耕山风景区,来到祭祀陋习较为严重的电视台山、五层山等地段进行调查走访,亲眼目睹了一幕幕不文明祭扫行为。
烟雾缭绕 震耳鞭炮声不断
上午9时许,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沿着南山村小路一路南行,远远就听见山上鞭炮声,噼里啪啦不绝于耳。走近环山路,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看见人防办以东舜耕山上到处冒起股股浓烟,弥漫整个山林,把舜耕山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虽看似“仙境”,然而进入环山路之后,浓烈而刺鼻的硝烟气味及焚烧纸钱所产生的浓烟,熏得人睁不开眼,“仙境”一下子变成了“嫌境”,遭到不少市民吐槽。一名长年来环山路锻炼身体的市民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一年中有两个时节最好别来舜耕山环山路,一个是春节,一个就是清明节,每到这两个时节,山上来上坟的人真是多如牛毛,交通堵塞不说,环境还特别差。“我们来环山路,不仅为锻炼身体,还为远离城市喧嚣,享受山林寂静,呼吸这里的新鲜空气。可上坟的一来,我们听到的是震耳的鞭炮声,呼吸的是刺鼻熏人的浓烟味。”该市民说道。
垃圾作怪 五颜六色随风飘
沿着环山路一路东行,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来到电视台山下,这是一大片散墓集中区。这里的鞭炮声更加震耳欲聋,这里的硝烟更加浓烈而刺鼻,这里的脏乱也更是刺人眼目。上坟的人们将装东西的塑料袋随意丢弃在路边、坟墓旁,那些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和鞭炮纸屑让葱郁的山林显得脏乱不堪。尤其是各色塑料袋,一旦被风刮进山林深处,很难被环卫工人清理掉,因其难降解的特性,很容易给山体和山林造成污染。
除了塑料袋和鞭炮纸屑,散墓区还随意堆放一些破旧衣物,有的时间长久已经腐烂,有的烧了大半面目全非。
挖土培坟 大坑小坑毁植被
在走访调查中,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还发现,几乎每户前来上坟的人家都带着铁锹,来给自家坟茔挖土培坟。祭祀过的坟茔上,无一例外地被培上新土,安上新的坟头。于是乎,山林里大坑小坑不断,有些地方被挖得都裸露出山体。
据了解,舜耕山本来山体土壤覆盖就少,每年春节、清明祭祀的市民又在山上挖土培坟,导致大面积地面植被被毁。地面植被可保护土壤不被雨水冲走,如土壤失去植被保护,每到雨季,大量水土流失,会导致舜耕山内自然生态恶化。
人人有责 文明祭扫需努力
采访中,不少市民对舜耕山风景区内存在的祭扫陋习表示强烈反感。他们认为,舜耕山风景区是位于城市中心的一座生态公园,是城市的“绿肺”,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去整治、建设这座生态公园,就是想打造绿色淮南、生态淮南,然而风景区内存在的这些祭扫陋习不仅会破坏舜耕山的自然风貌,其产生的大气污染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杀手”。
在风景区入口处,有关部门也挂上了文明祭祀的横幅,竖起了宣传标语,向前来上坟的市民宣扬祭祀新风气,然而收效甚微。而坐镇于此的工作人员也称,他们只是来负责防止山林着火的,而这些陋习不归他们管辖。
不仅是舜耕山,在我市其他区县的墓葬区,每逢清明、农历七月十五及春节等祭祀日,大量的浓烟对空气造成极大的污染,破坏着我们的生存环境。
图一:舜耕山风景区坟茔遍布烟雾缭绕
图二:挖坟头导致地面植被被毁
(记者 王伟 柏雪 编辑 汤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