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民生实事 > “淮小绿”让市民出行更简单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淮小绿”让市民出行更简单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3/26 9:55:3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清晨,当你走到小区门口,看到那一排整齐崭新的公共自行车,在朝阳下闪动着悦目的光泽,心情便不由地好起来,为淮南的越来越美好而欣喜。这样的公共自行车,几乎遍布淮南的大街小巷,人们骑着它上班、上学、办事,要多方便有多方便,且使用基本免费,便民到极点。因为公共自行车是清新靓丽的亮绿色,人们便给它起了个亲切可爱的外号——“淮小绿”。

淮南公共自行车项目于2016年9月19日开标,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中标。市政府确定投标控制价为9338万元,中标金额8393.8888万元,节约财政资金944.11万元,该中标单价在省内乃至国内类似项目中处于较低水平。项目模式为中标企业全权负责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对其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考核,每季度按照考核结果向企业支付服务费,管理期限为5年,年服务费为1678.78万元。到期后,系统设备产权完整转交政府。项目自2016年10月开始建设,当年运营以来,以最大限度满足市民出行需求为导向,在田家庵区、大通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淮南高新区(山南新区)、淮南经开区分两期建成300个站点,投入10000辆自行车,初步构建网点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服务水平优良的公共自行车系统。通租通还,自助服务,24小时租还;隔夜还车,可申请不计时费等便民利民的运营特色,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公共自行车的人性化服务水平。

“淮小绿”一经推出,即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骑行公共自行车现已成为淮南市民重要的出行方式,车辆使用率居全国城市公共自行车项目前列,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截至2018年3月12日,累计办卡36451张,骑行量共计1781.8899万次。以市民乘坐公交出行换算,共为市民节省公交费约3011万元;按平均单次骑行3.6公里计算,行驶里程约6415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604圈。

与以往公共自行车项目以会员卡借车为主的方式不同,“淮小绿”从建成运营开始,即采用会员卡租车和手机APP、支付宝等互联网扫码租车并行的方式,满足各种人群的骑行需要。其中,支付宝用户芝麻信用满600分免押金的政策更是方便了广大市民,快速增加了用户量。“永安行”手机APP的站点地图和车辆在桩情况等网点信息实时查询功能,让市民使用起来“一目了然”。在1615.0622万次的骑行中,扫码租车1103.5003万次,占总骑行量的近7成。

无论是正常天气,还是寒冬、酷暑、暴雨、大雪等恶劣天气,“淮小绿”始终坚守岗位。自项目运营以来,淮南公共自行车管理中心除巡检员日常处理空满桩问题外,共调车33360次,调巡检15110次,接听市民热线16553次,维修自行车15357车次。在2017年6月10日的特大暴雨中,由于运营正常,保证了市民出行,被网友称为“小绿潜水艇”。一年多来,因热情服务、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管理中心共收到单位、市民赠送的锦旗50面,得到了广泛赞誉。其中,公共自行车调度员共捡拾手机、证件、雨伞、背包等50多件遗失在“淮小绿”的物品,及数千元现金。目前,大部分遗失物品已被认领。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同志介绍,我市公共自行车项目投入运营一年多来,深受广大市民欢迎。公共自行车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生态环境以及降低短途出行成本等方面带来诸多成效,公共自行车项目是真正惠及市民的民生工程,是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一项重要举措。并表示,今后将加强监管,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络,提高运营质量,更好地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

(记者 张鹏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