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之后,天气不再那么寒冷。2月11日上午,大通区孔店乡河沿村村民闫其远和爱人,正在自家大棚里摘草莓,按照大、中、小不同品色,分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大女儿在一旁帮忙,小儿子在一旁玩耍,一家人其乐融融。
忙碌之余,老闫和记者来了一番“年终总结”,说说这一年的“收获”。老闫告诉记者,2017年,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他家重新扩建了4个草莓大棚,全年收入5万多元。眼下,每天能采摘100多斤成熟的草莓,市场批发价大概8块钱一斤,每天能有近千元的收益。说起草莓行情,他满脸笑容。
听老闫话2017年的“收成”,很难想象4年前他曾是一个贫困户。“能够甩掉贫困户的帽子,主要受益于国家脱贫攻坚好政策,几年间,我家享受各种扶持资金近2万元。”老闫打开了话匣子,和记者讲述他家的脱贫故事。
今年64岁的闫其远,原本是一个单身汉,主要依靠种植2亩薄地为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乡党委、政府将其纳入低保户,他便住进了敬老院。2007年,经他人牵线,老闫与现任妻子喜结连理,组建了一个温暖的家庭。
成了家,就有了一份责任。靠着2亩薄地,他家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当一家人正在为生活发愁的时候,国家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役,如春风吹拂着大地,温暖着如闫其远一样千千万万的贫困家庭。2014年,闫其远家被纳入扶贫对象,夫妻二人享受低保政策,全家人享受大病医保阳光,受益于光伏分红等各种扶贫政策,一家人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
脱贫攻坚,既要注重“输血”,更要注重“造血”。生活有了起色,闫其远觉得要想过上更好的生活,不能只依靠党委、政府的支持,更要依靠自力更生。在产业扶贫资金的帮助下,他建起了2个草莓大棚,2016年他家的收入达到2万元,成功实现脱贫。“老闫能成功脱贫,除政府帮助外,最重要的是他自己辛勤劳动。”河沿村党支部书记闫其矿说。
贫困户脱贫,政策不脱钩。2017年,闫其远流转了乡邻部分土地,新建和扩建了4个大棚,全年收入达到5万元。这一年,他家盖起了3间新房,拉起了一个院子,筑起了一个新家。“马上就要过年了,我们搬进了新屋,一家人都很高兴”。闫其远说。
给记者“年终总结”一番之后,闫其远又透露了“新年梦想”。他说,自己没有读过书,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两个孩子好好读书,将来能学有所成。自己再苦再累都值得!
(记者 朱庆磊 编辑 汤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