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打赢脱贫攻坚战 > “政策让我受益 脱贫仍需勤劳”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政策让我受益 脱贫仍需勤劳”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12/22 9:57:5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12月13日上午,寿县小甸镇妇联副主席黄李昕在包户扶贫村干部曹前堂的带领下,来到寿县小甸镇小甸街道小郢组马祥卫家,为她家送去“淮南市最美家庭”奖牌。马祥卫乐得合不拢嘴:“我们家刚刚脱贫,现在又被评为淮南市最美家庭,双喜临门呀!”

马祥卫家是小甸街道的贫困户,与丈夫曹国庆于1994年结婚并生育一子曹润。20年前,曹国庆在一次意外中从房屋坠下,伤到脑部神经,小脑动过手术后,导致行动不便,腿部略有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家里还有3位老弱病残的老人,是远近乡亲都知晓的贫困户。

扶贫攻坚战打响后,2014年3月,马祥卫家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享受到健康扶贫“135”和“180”政策,她家生猪养殖每年可得到补贴4000元,为她家代缴新农合,为他的丈夫办理了每年800元的残疾补贴。

从丈夫受伤至今的近二十年间,她不辞辛苦,每天早晨6点钟就骑着三轮车出门卖豆腐,周边的李山、马集、邵店、小甸、古楼岗,哪里逢集,她就赶到哪里去卖豆腐,至中午11时,能卖40斤豆腐。然后马不停蹄赶回家做饭、喂猪、清理猪舍,喂猪的材料以豆腐渣为主,这样能够节约不少成本,家里共有十几头猪,分了几个猪圈喂养,这样猪也能住得舒服些,长得更好,她说,还有一头母猪即将下崽。

记者在她家屋后看到猪舍利利亮亮,猪粪发酵后循环利用,作为菜园的肥料,屋后的菜地时令蔬菜长势喜人。

下午6点钟,马祥卫开始磨豆腐,第二天还得早起去赶集卖豆腐。她的父亲、公公和婆婆都和她生活在一起,婆婆为周边的饭店定做面圆子,每天能做50多公斤,也有五六十元的收入。

丈夫丧失劳动力多年,一人担起家庭的重担,磨豆腐、养猪、种地所有她能干的都干了,这个家庭被她照顾的无微不至,邻里关系也很和睦,现在儿子也已长大成人,外出学习手艺,她终于能够稍稍地松口气。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这个“最美家庭”里充满着关爱与和谐,有爱才可倾力营造家的和谐,家的温馨,有爱才能同享甘甜雨露,同抵狂风暴雨。说实话,到马祥卫家采访,第一眼让我感受到的是惊讶,我没想到如此奔波忙碌的一个女性还能把家里收拾得如此干净整洁,就连猪圈这种最容易脏乱的地方也没有任何的凌乱、臭味扑鼻。在我的想象中,丈夫因为事故丧失劳动能力,儿子也不在家,家里只有她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有些地方顾及不到、不是很完善也是很正常,但是她的家里却没有任何让人觉得不舒服的地方。在她磨豆腐时,记者看到,百十来斤的石头她自己就能搬起来,她儿子都做不到,丈夫也因为身体原因只能打打下手。看着脸上洋溢着自豪神色的她,不禁想到这么多年来,她又是怎么过来的,现在看着轻而易举的事情,在刚开始时又有多少辛酸泪不被外人知。

她在多年前或许也是个弱女子,但生活的艰辛却将她磨砺成一个“女汉子”。采访结束时,她告诉记者:“政策让我受益,脱贫仍需勤劳。我家靠着党的扶贫政策的支持和自身的勤劳,2016年底已经脱贫。今年我家的生猪出栏,卖了2万多元,加上卖豆腐和做面圆子的收入,能有3万多元的收入,已经走在了致富的大路上。”

(记者 刘银昌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