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走进经开区 > 凝聚转型共识 崛起冲锋力量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凝聚转型共识 崛起冲锋力量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11/24 9:18:0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陕汽重卡的淮南转型之路

瞬息万变的市场,向来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2017年,“转型”一词毫无意外地成为陕汽淮南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上下讨论的热词。推进“聚焦专用车”战略落地,谋划攻坚部署,兑现“十三五”规划愿景,用直面竞争的新实践让专用车转型真正兼具“速度”与“质量”。1至10月份,累计产销重卡底盘突破9000辆,实现各类专用车特色产品销售524辆,销售收入突破22个亿,缴税7300多万元,各项经营指标均创最佳纪录。

专用车转型,延伸发展内涵

“做精专用车,集中精力在3-5年内选取1-2个领域实现突破”,这是陕汽重卡在淮南的转型战略目标。

走好转型路,离不开读懂“聚焦专用车”发展战略。立足转型硬任务,陕汽重卡一方面从思想深处进行彻底转变,既不耽于既得成果,更不留恋往昔辉煌,果断以决绝的勇气快速进入第二轮创业期;另一方面,围绕专用车转型中心任务,企业又从实践角度标示了三大“聚焦”方向,即坚决围绕“专、精、特”下功夫、打基础。专,就是始终坚定专用车主业方向不动摇;精,即坚持以一流品质塑品牌、赢市场;特,就是集中精力发展1—2款特色产品,锻造核心竞争力。

9月末,陕汽重卡成功中标延长油田运油车项目,一次性拿下22辆批量订单,同时创下单笔订单最高纪录和单月销量最高值,前三个季度罐车订单也累计达92辆,超预期完成年度九成销量目标。

以问题倒逼转型,做好转型加法

从2015年提出“聚焦专用车”战略,直至2017年顺利实现专用车板块月产破百,陕汽重卡历经两年实践摸索,销售、生产、技术、质量、采供、财务等职能部门充分认识到,做好转型、加快转型,着力点在于创新,关键在于做好专业车板块的升级加法。

为实现“打造华东区域化工液体运输车领导者”目标,陕汽重卡做好“量”与“质”加法,加大技术转型力度,加快创新要素在危化品运输车等特色产品研发过程的集聚渗透,制定了“拓展华东区域市场、深挖西北罐车市场客户资源、紧抓油田招标项目”的销售转型目标,双管齐下,满足订单“加量”需求。

同时,陕汽重卡从具备小批量专用车生产能力向大批量迈进,挑战年度100余辆罐车生产任务,从优化生产组织能力、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强化全过程质量检验加快品质转型步伐。

破除阻碍瓶颈,做好升级减法

在致力做转型加法的同时,陕汽重卡通过整合零部件、钢材原材料等关键资源采购,建立新的专用车采购体系,强化产品成本核算与分析,制定配套降成本建议与目标等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整改举措,以最合理的成本打造最高性价比产品,力求从根本上增强特色专用车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企业上下摒除不合时宜的老做法、旧经验,不断打破束缚、突破自己,破除转型阻碍、疏通升级道路。

换挡加速、攻坚克难,陕汽重卡从单点突破联动全面开花,华东区域布局初成,上海、山东滨州、江苏张家港、浙江宁波接连四场特色产品推介会,犹如星星之火,催动山东、江苏、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等关键市场齐齐发力。

从力争“上装效益大于底盘效益”的意识觉醒,到发出“聚焦专用车、谋求新发展”的坚定宣示,从紧抓“专、精、特”发展方略,到坚守“双创文化”强化落实……陕汽重卡,在淮南的转型之路步履铿锵。

(记者 柏松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