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打赢脱贫攻坚战 > “小鸡场”撑起脱贫大事业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小鸡场”撑起脱贫大事业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11/6 8:53:0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寿县刘岗镇上楼村贫困户臧福育如今每天都很忙,家门口2000平方米的养鸡大棚日夜让他操心,每天他起早贪黑精心照料着棚内的10000余只“青脚麻”,片刻不得休息,可他并不觉得苦,灿烂的笑容经常挂在脸上,用他自己的话说,辛苦并快乐着。

“过两天,这棚鸡就能上市了,每只至少能赚一块多,这一笔总共能赚一万多块呢!”10月27日上午,站在养鸡大棚前,臧福育兴奋地给记者算着这笔账。自己的辛勤劳动即将带来丰厚的回报,这位46岁的农村汉子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一下能赚这么多钱,臧福育以前想都不敢想,他家可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户。臧福育3岁和10岁时,母亲、父亲先后去世,兄弟4人是吃着百家饭、穿着百家衣长大的,没上过学,家里一点家底都没有,一直都靠借钱过日子。

成亲后,日子有了起色,两口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着十几亩地,养育两个女儿,生活逐渐稳定。没想到新的磨难很快袭来,2003年,他因患严重腰椎间盘突出,卧床不起,病情好转后,医生叮嘱他,不能弯腰,不能再干农田活。这期间,他妻子的慢性鼻炎也渐渐发展成哮喘,需常年用药,每年要花费近万元。因为疾病,彻底把这一家子拉入贫穷的深渊。2014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对于臧福育家的难处,市供销社驻村扶贫工作队了解的一清二楚,怎么帮助他家脱贫,工作队更是思虑再三,积极谋划。驻村扶贫工作队负责人章大全告诉记者:“臧福育人穷志不穷,非常有骨气,他一直都想干点事业摆脱贫困。根据他的身体状况和能力,我们鼓励他发展养殖业,从养鸡开始。”

说干就干。驻村扶贫工作队主动帮他联系各有关部门协调沟通,并积极接触农商行,成功申请5万元贴息贷款。很快,一个2000平方米的养鸡大棚在村村通道路边建成。

养鸡是一桩辛苦活。臧福育每天早上5点钟摸黑起床,走进大棚上食、上水,打扫清理,一次约需2、3个小时,这样的劳作每天早、中、晚各要重复一遍。10000多只鸡,每天消耗40大包3200斤饲料,这些饲料要一次次一点点地添加,这是多么繁重的劳动啊!但这是他脱贫的希望,是他认定的事业,是他全新的生活,再苦再累,他都无怨无悔。

“今年一定要脱贫,我要让家里的日子好起来,往后,我还要扩建二期大棚,通过养鸡,带动其他乡亲走上致富路!”说这句话时,臧福育的眼神透着自信和坚定。

他掰着手指头计算着他家今年的收入:养鸡能赚一万多元,村里光伏发电项目能带给他家3000元的收入,在合肥上大专的大女儿领到了2000元补助,小女儿上初中又给他家发了1300元,今年总收入能达到近2万元哩。

隔三差五就到他家来走访的扶贫专干黄栩彬插话道:“还有一个好消息呢,这几天我们帮你把你妻子的慢性病档案卡建起来,以后你妻子的医药费也能报销一部分了,这又给你家省下一大笔钱。”

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这四方面的扶贫政策都惠及到了臧福育家。“扶贫工作无微不至,细心又贴心,我们贫困户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由衷的感激之情真实地写在这个朴实的农民脸上。

脱贫不是终点,致富才是重点。驻村扶贫工作队还为臧福育家制定了稻田养虾产业发展计划,建议他家拿出6亩土地稻田养虾,争取产业扶贫政策支持,一年能获补助6000元。

除此之外,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努力下,市供销社出资40余万元,再加上镇村资金共100万元在上楼村建设的70亩80个蔬菜大棚已经建成投用,今年将产生收益,这些收益又将成为贫困户家庭的一项收入。市供销社利用职能优势,在扶贫工作中狠抓产业发展,产业扶贫的实惠将成为上楼村贫困户稳定的增收渠道。

“扶贫工作就是要让困难群众都过上好日子。”章大全对上楼村的发展前景满怀信心。他说:“我们相信,不仅是臧福育家,上楼村所有贫困户都会在不远的将来迎来他们更为美好的生活。”

(记者 周玲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