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打赢脱贫攻坚战 > 积极帮扶,安享晚年有了依靠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积极帮扶,安享晚年有了依靠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10/12 7:56:4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扶贫攻坚中,各项扶助、优惠、保障政策惠及丧子贫困老人毛红本家庭
积极帮扶,安享晚年有了依靠

大文豪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淮南市田家庵区曹庵镇村民毛红本,不幸在老年遭受丧子之痛。一家所倚重的顶梁柱没了,仿佛天塌了下来,毛红本家庭陷入贫困中。

扶贫攻坚中,在各级政府的帮扶下,今年已86岁的毛红本老人享受到各项扶贫政策,生活逐渐走出困境。老人唯一的孙儿也在今春被村里介绍到合肥打工,有了自己的收入。毛红本和老伴、孙儿一家3口走出了贫困,如今,生活有依靠,看病可报销,老人得以安享晚年生活。

老年生活平静安适

仲秋,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来到位于曹庵村的毛红本老人家,老人是1931年生人,个头不高,精神头很好,身体也不错,还能下田拾掇农活。

毛红本的老伴也是上世纪30年代生人,老两口的家有院子,有3间混凝土浇筑屋顶的房子,这还是当年儿子盖的住房。3间平房的对面是低矮些的小瓦房,老两口爱干净,院子收拾得整齐,3只鸡也放在篾笼子里,没有散养,怕鸡乱遛弄脏了院落。以前,帮扶责任人还预备送老人家山羊和鸡留做养殖,可老人家坚持不收,说自己年纪大了,养不动山羊了;家里有3只鸡够了,太多了糟践人。周邻们都夸身为老党员的毛红本觉悟高,不是实际需要的不贪那个便宜。

长年的贫困使老人家徒四壁。现在,家里却有了电视机,这是“文化扶贫”送来的,没事时就可看看,给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可长期节俭的习惯已经形成,即便有用电补贴,老人家并不太舍得看电视,说费电,常常要关掉。

贫困缘因丧子而起

老人家原本有一子一女,女儿早已嫁出,老两口和成家的儿子一起生活,日子也还不错。家庭的变故缘于儿子的殁去,那也是很早的事了,当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小心翼翼地提起时,岁月的消磨让老人谈起时已不再显得触痛:那是在2004年,老人家的儿子驾驶拖拉机时不幸翻车被压死,当时孙子还不到10岁,毛红本已有73岁了。巨大的变故一下子将这个家庭抛入深渊,老人家庭陷入贫困。去年,饱受磨难的儿媳也因脑血栓去世,幸好孙子已经长大成人。

依当时的情况,除受苦捱穷外,老人家别无他法。即便有些救助,也是一时性的,无法有机制上的保障。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一切都在国家近来实施的扶贫攻坚中悄悄得以改变,扶助及优惠、保障政策一项项落实到老人家庭,助力老人家一步步走出贫困。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2014年,毛红本家吃上了低保。2016年上半年,在国家扶贫政策推进中,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公示,毛红本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到这个范围,扶贫政策便向此倾斜、覆盖,不断惠及到贫困老人家庭。

“产业帮扶”实施中,贫困户毛红本家获得了3千瓦户用光伏电站一座,光伏电站发电并入国家电网计量发电量,这样,毛红本家通过这个光伏电站,每年可获得发电收入3000元。同时,区里还为每户贫困户投资8000元建设了420平方米的标准大棚一座,在曹庵镇,每年可有一茬甜瓜、一茬草莓的种植,对毛红本老人而言,仅今年的一茬甜瓜,纯收入便在3000元以上,达到了脱贫标准。

除了“产业帮扶”的保障,在“健康扶贫”方面,除每年的健康体检外,贫困户还会有免费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依办理的“医疗服务证”, 贫困户可享受“2351”及“180”政策,剩余部分实行政府兜底保障;依病种不同、花费不同,贫困户还能享有医疗救助。

此外,在“文化扶贫”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送给了毛红本1台液晶电视机,并且,贫困户还有每个月10度电费的补助。在“就业扶贫”中,毛红本已长大成人的孙子被介绍到合肥的一家瓜子厂有了工作,既增加了收入,也解决了贫困户家庭的后顾之忧。

在国家直至区镇村各层级的帮扶下,毛红本家今年便可实现脱贫。老党员毛红本感慨地说,现在是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难户得到特别照顾生活无忧,党的扶贫政策真是太好了!

图:毛红本老人在为贫困户建设的标准化大棚中

(记者 张雪峰 通讯员 张久程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