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打赢脱贫攻坚战 > 永不言弃,“双残家庭”的生命之光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永不言弃,“双残家庭”的生命之光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8/15 9:05:0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积极乐观,阳光向上,勤劳吃苦……”在潘集区架河镇杨集村,大家伙儿对贫困户苏辉从来不吝赞美之词。拖着一条病腿,他和残疾的妻子不离不弃,发展养猪产业,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度过了艰难的岁月,撑起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那些年,他俩面对困境却不曾放弃希望

今年47岁的苏辉,个头不高,头发已有些许灰白,两只眼睛却显得分外明亮精神。他从小便患有小儿麻痹症,右腿残疾,行动很是不便。妻子赵克梅小他五岁,在一场意外中失去了右腿。家里还有一双儿女,从就医到生活,可谓是处处需要钱,那些年,只能说是勉强度日。

“我们的腿不行,但是我们还有手!日子总会好起来!”夫妻俩面对家里的困境,从没有放弃希望,他俩坚信,日子总会好起来!

苏辉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看到亲戚养猪赚了钱,他专门去学习养猪技术。2001年,他借来10头小猪仔,满怀希望地走上了养猪之路。

头一年,生猪出栏了,但效益并不好,一头猪只能赚几十元,一年下来亏了1000多元。苏辉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干哪行都是要交学费的,没有失败的教训,哪来成功的喜悦……”

苏辉没有放弃,积累经验,从头再来!

10头、30头、50头,苏辉的养猪规模慢慢扩大,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那些年,他俩直面挫折依然坚强应对

2008年,爆发猪疫,苏辉家的猪圈也不幸中招,一家人赖以生存的来源被强行切断,生活一下陷入困境。

“那一年小儿子刚刚出生,谁知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回忆起当年,苏辉的眉头紧紧地绞着:养猪是富1年,平7年,刚刚赶上收获的年份,却是连本带利都亏了。

那是他们家最灰暗的时期,四处借钱,最多欠了18万元,为了照顾生病的猪仔,一家老小迫不得已只能住在猪圈里……

“只要肯努力,总会有希望!”苏辉痛定思痛之后很快振作起来,查找技术缺陷、分析市场原因、寻找问题所在。他虚心向身边的技术人员请教,并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渐渐梳理出自己一套独到的养殖办法。

苏辉以前学过几年中医,于是想到了可以用中草药预防猪生病:蒲公英预防口蹄疫,蚂蚁菜防止中暑,车前草清热解毒、给猪降火……说到这里,苏辉的眼睛变得炯炯有神,话也渐渐多起来。

“这年头,借钱愁,欠钱更愁!我不服‘贫困户’这个字眼,我一定可以再次站起来!”

那些年,他俩积极乐观放飞幸福梦想

2014年,党的扶贫政策开始惠及越来越多的贫困户。精准扶贫、精准施策让贫困户的脱贫之路越来越宽。

当苏辉正为扩大养猪规模而发愁时,市残联资助的10万元扶贫资金对他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打料机添置上了,料房盖起来了,下大雪被压倒的猪圈也翻修、新建了3个,养猪规模从开始的几十头扩大到200多头。

2016年,苏辉养猪规模已达300多头,并再次迎来了销售好年景。这一年,苏辉仅仅通过养猪就偿还了十几万的债务,日子也是越过越亮堂!

2017年2月,利用无抵押、无担保、政府贴息的5万元扶贫贷款资金,苏辉又开始了新的谋划……

光伏发电开始启用,一个季度一测算,一年仅仅通过发电就能给他们带来3000多元的收益。收庄稼的人工费、过河的船费都由政府出资减免了,医疗保障制度也越来越完善,再也不用担心看不上病、没钱看病的问题。妻子赵克梅细数着政府对他们的关照,喜滋滋地指着贴了整整一面墙的孩子的奖状,“一学期学校有1000多元的补助,学费也不用愁!”

如今,苏辉一家已经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但他和妻子追求幸福生活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歇。在镇、村两级的帮助下,除了生猪养殖,还发展了规模养鸡,又接了皮鞋来料加工的订单。在苏辉家里堂屋正中的桌子上,一个安徽省“最美家庭”的烫金证书,闪烁着别样的光彩……

(记者 柏 松 实习生 洪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