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是一项贯穿全年、需持续用力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市干群必须持续保持“迎考”状态,始终拼出“冲刺”劲头,背水一战、苦干实干,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翻身仗。
聚焦问题,补齐短板。全市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相比,与省内先进市相比,与精准的尺度相比,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突出表现为“六个不够精准、不够到位”,即基础工作不够精准、不够到位;帮扶措施不够精准、不够到位;政策落实不够精准、不够到位;项目实施不够精准、不够到位;稳定脱贫不够精准、不够到位;部门帮扶不够精准、不够到位。看不到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回避问题是最可怕的问题。在迎接脱贫攻坚年度考核前,我们只有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考核中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实现既定的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要围绕考核抓整改、补短板。现在距离年度考核不到3个月时间,各县区、各部门要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锁定时间节点,倒排任务工期,限期完成整改,以问题有效解决带动脱贫攻坚工作整体提升。要围绕帮扶抓整改、补短板。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的“两个帮扶”流于形式的问题,要加强明察暗访,不打招呼、随机抽查;要加强日常管理,加大对选派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跟踪问效力度,严明考勤纪律,确保真帮实扶;要切实兑现奖惩,对不作为、不务实、不合格的要及时召回,并追究选派单位责任。
聚焦重点,精准扶贫。做精做细建档立卡,确保不漏一户。定期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信息清理,对每一户的实际情况严格审核,及时纠正贫困户信息录入错误、录入空缺、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有举报必须查、有疑问必须管、有错误必须纠,对“优亲厚友”等因素导致扶贫对象不准的问题,要严肃追究责任。做精做细产业扶贫,促进稳定增收。要创新产业扶贫方式,推行各类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经营大户带动和贫困群众自主发展产业的“四带一自”模式,进一步提升产业扶贫的质量和效益。做精做细信贷政策,发挥最大效用。要把小额贷款入股到有效益的企业,作为一项硬任务来抓好,对户贷企用的,合理评估带动贫困户数,规范带资参股程序,落实带动主体的扶贫措施,坚决杜绝一贷了之,确保信贷资金投得准、有效益、能收回。要加强对扶贫贷款使用的监督检查,对闲置资金、坐收利息的,一经发现,立即纠正,严肃处理。财政部门要加强研究,制定吸收贫困人口就业经营实体的具体支持意见。做精做细帮扶措施,真正扶到点上。要建立健全县级扶贫项目库,完善到户扶贫项目清单,制定到人帮扶计划。要抓紧编制“贫困村提升工程”实施规划,重点推进农村道路、水利工程、农村电网改造等工程建设,提升贫困村基础设施水平。同时,县区扶贫部门要抓紧充实人员,乡镇扶贫工作站至少有一名以上精通业务的扶贫专干,村级扶贫专干专职化全覆盖要不打折扣,严格落实。做精做细稳定脱贫,努力防止返贫。要加强对脱贫户的定期评估,及时了解他们的家庭收入状况、返贫潜在因素和后续帮扶措施等,第一时间发现返贫隐患,提前干预设防,堵住返贫的入口。要研究出台防止返贫的具体意见,建立防返贫机制,做到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退出后,在攻坚期内,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支持力度不减,巩固脱贫成果,努力防止边脱贫、边返贫现象。
脱贫攻坚是一场志在必得、没有退路的攻坚战,我们要凝心聚力、扎实苦干,知耻后勇、厚积薄发,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以强烈政治担当,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翻身仗。
(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