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打赢脱贫攻坚战 > 老王大哥“变脸”记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老王大哥“变脸”记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7/17 9:25:5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王大哥在家呢,您的残疾证办好了!”

7月6日早晨刚上班,寿县小甸镇民政办的同志把贫困户王太保的残疾证送到他家,住在筑城村王岗组的贫困户王太保今年49岁,大女儿大学毕业,小女儿在上高中,平时就夫妻俩在家。王大哥患有较重的精神躁狂症,经常头痛(属精神疾病),长年吃药维持,可是凭借他自己的艰苦努力在2016年底偿还了2万多块欠债,实现了如期脱贫。

王大哥家前些年两女儿都上学,吃住书学费等每年至少两万多块,家里经济收入主要是留下的6亩地和老王平时到处打零工的收入,一年下来不到两万块,家里平时生活人情事故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能够让两个孩子不辍学能读书,就到处借,找亲戚借,邻居借,朋友借,眼看前前后后孩子都毕业了,可是欠债2万多块,这不,要债的刚走,本来就身体不好的老王,在重压之下又犯病了,自己还患有严重的关节炎。

包组村干部和镇扶贫工作站的同志因户施策,为他制订详细的帮困措施,让王大哥放下心里的这块石头。

上午9时,记者见到王大哥时,他扛着铁锹在锁门,他满脸笑容整个人精神了许多,问他去哪,他说村里给安排了产业发展大户带动(农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带动模式),到镇内绿神苗木专业合作社栽树打短工,每天收入80块,已经干了一个多月了;他还说,以前身体不好转让给邻居种的9亩地也要回来了,共15亩耕地,过了清明准备育秧全部种水稻,前两天村里通知他去参加了镇农技部门水稻育秧种植培训学习,这样技术有了支持,不出意外的话到秋天水稻能收9000多公斤,按现在粮食保护价每市斤1.2元算的话,就有两万多元进帐,午季还有4亩小麦,眼看已经抽穗了,也能卖个2000多块,另外在合作社干活时经村干部联系介绍还结识了一位家住邻村在省城建筑工地的包工头,并答应农闲时带他一起到省城建筑工地打工,承诺一天工资有200块,他说照这样算下来到年底还上2万多块欠款,还能结余个2万元不成问题,扔掉让人抬不起头的贫困帽子指日可待,说到这里他开心地笑了。

攀谈中,王大哥说,小甸镇按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即“351”和“180”)综合医保要求,给他代缴了医保参保费用、扩大医保报销范围、降低医保补偿门槛、提高医保补偿比例、强化大病保险保障、实行医疗兜底。

中午时分,王大哥匆匆赶到小甸镇,镇社会救助站为王大哥办理残疾人补助;镇农技站还将王大哥定为贫困农业科技示范户,不定期为其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每年还补助一些农药和肥料。

现在,王大哥笑得更灿烂了。

(记者 刘银昌 通讯员 赵兵杰)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