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打赢脱贫攻坚战 > 疾病缠身挡不住脱贫的脚步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疾病缠身挡不住脱贫的脚步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7/13 7:33:2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寿县茶庵镇碾桥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近年来,这个村的多数村民靠着务工、创业实现了收入倍增甚至发家致富。相比之下,那些选择留守田间的村民只好多动心思,甩开膀子向农副业要收入,2016年成功脱贫的常远厚就是这些村民中的一员。

暑热袭来,乡村成年男子都有光着膀子外出干农活的习惯,可48岁的常远厚极少脱去上衣,甚至汗水浸透了褂子他也不愿意解开纽扣。“怕吓着别人,我自己看着它也觉着不舒服。”常远厚指的“它”,是从胸口到腹部一道长约20厘米,像蚯蚓一样的刀疤,正是这道刀疤曾让常远厚的家庭滑入贫困。

那是2013年的一天,正在地头干农活的常远厚突然心慌目眩、浑身无力,自感身体出了严重问题的他,马上招呼家人带他去医院检查。当地医生很快诊断出其犯了严重的心脏病,并立刻安排他转到安医附院进行救治。一周的时间里,从手术到治疗,常远厚家花去了10多万元,其中6万元为借钱垫付。

“手术虽然顺利,但我却背上了6万元的债务和病根,现在我每天都要吃药,更不能干重体力活,术后那半年全家支出几乎全靠我老婆一个人务农支撑,我们家很快变成了贫困户。”提起那段艰难时光,常远厚眼角流出了热泪。

是一蹶不振守着农田靠政府救济,还是借着扶贫政策自力更生,闯出一条脱贫的路子,常远厚面临抉择。“身体稍微好转一些后,我开始用学会的养鱼技术,搞渔业养殖,现在承包了50亩鱼塘,一年清鱼一次,差不多能带来4万多元的收入。”在扶贫贷款的支持下,常远厚改善了养殖条件,投放了大量鱼苗,收入渐渐有了保障。

照顾好这一塘鱼现在成了常远厚两口子的首要任务,早、中、晚一天三次巡塘看鱼、喂饲料是他们雷打不动的工作。“主要就是看鱼塘里有无病死鱼,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要马上采取应对措施”常远厚认为养鱼风险高,挣的是提心吊胆的辛苦钱,一个大意就可能血本无归。

“我家三个孩子,老大务工,老二高中住校,老三初中走读,我每个月要吃100多块钱的药,我算了下,家中每个月得花出去1000多元……”为了能够增加收入,2014年底,常远厚夫妇又筹钱购买了一台联合收割机。午收、秋收时节,他们就开着收割机四处帮着人收割庄稼。最忙的时候,夫妇俩一天只能睡上三四个小时,一季庄稼收割下来,脸上要晒脱一层皮。2015年靠着收割庄稼,常远厚家多进了两万元。

“庄稼人不能怕吃苦,只要肯动脑筋,狠得下心踏踏实实的干,肯定都能把日子过好”已经成功脱贫的常远厚深有体会地说:“你看,今年我家又养了200多只麻鸭,卖完这些鸭子又能多出1000多元,抵上我们家一个月的开支了。”

图:常远厚顶着高温向鱼塘投食

(记者 苏国义 实习生 朱葛)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