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打赢脱贫攻坚战 > 姚有俊:俺有信心脱贫致富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姚有俊:俺有信心脱贫致富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7/10 7:03:4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有了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
姚有俊:俺有信心脱贫致富

7月8日下午,夏雨瓢泼。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走进了寿县隐贤镇姚祠村上庄队贫困户姚有俊家中,就他家贫困原因、贫困情况以及他对党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感受,进行拉家常式采访。

姚有俊今年65岁,全家3口人,唯一的女儿已经嫁人成家。如今,他和老伴居住在两间砖瓦建成的平房内。

姚有俊说,20年前,自己患上骨质增生疾病,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尤其是遇到阴雨天,四肢就会疼痛,干起农活就有些力不从心。他也想过外出打工挣钱贴补家中的经济拮据,但由于自身健康状况,他只能选择退却。几年前,他年迈的老父亲突患重病。为了给老父亲治病,他先后向亲戚朋友,以及乡邻借了一笔笔数额不等的钱,直到现在,他还欠下3万多元的债务。

姚有俊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近两年,他家的生活状况开始好转。尤其是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淮南日报社选派的精准扶贫工作人员驻村后,便和镇、村干部隔三差五就去他家,给他送一些米面、食油等日用品,这让他感到很温暖。接着,老姚又显得十分高兴地对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说:“就在你来我家前半个小时,淮南日报社驻俺们村精准扶贫工作组人员,与一家叫淮南市永昊环卫公司的爱心人士一道,又给俺们村贫困户送来了一台崭新的电风扇、两桶食用油、一大袋精装大米”。

老姚说,淮南日报社驻村精准扶贫干部,还有县、镇、村干部除了在日常生活方面给予关心外,还耐心地和他交心、拉家常,了解他的诉求,并鼓励他种植经济农作物,适当喂养一些诸如鸡、鸭、鹅、猪、羊、牛等家禽,这样即可改善日常生活,多余的家禽也可以出售换钱,多少也能补贴家中的经济拮据。老姚说,正是有了精准扶贫工作组,以及村镇干部的关心、开导、鼓励、出主意,才使得他开始向养殖业发展。老姚说,去年下半年,他采取借贷方式,借得5000元钱,在自家屋后,开挖了一个面积约7亩大小的水塘,放养了草鱼、鲢鱼。目前,这些鱼长势很好,估计到今年春节,这些鱼就可以上市出售了。老姚估计,这一鱼塘的鱼可以收入8000元左右,还去5000元的外债,自己可以收入3000元左右。

当天下午,虽说天空飘着小雨,但老姚还提议请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去看看他家的水稻田。当然,老姚的提议也正是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的意愿。随后,老姚和记者便冒着绵绵细雨,踏着乡村泥泞的小路,来到他家的稻田头。老姚看着自家水田里长势良好的水稻,高兴地对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说:“我家有6亩耕地,每年一季麦子,一季水稻,实话实说,平日吃饭不用发愁。”

最后,老姚还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今年,他家还喂养了30多只鸡;此外,他还把荒芜多年的宅基地种植上品种不同的瓜果蔬菜。这些家禽、瓜果蔬菜留足自家吃的外,剩余的又可以出售换一些零花钱。

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参观老姚家的小型养鸡场、鱼塘、菜园、以及长势喜人的水稻田后,深深感受到,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的惠及下,贫困户老姚家的红红火火的日子将是指日可待。

图为姚有俊指着自家的鱼塘,高兴地对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说,再过几个月,鱼塘的鱼就可以上市了。

(记者 冯登成)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