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打赢脱贫攻坚战 > 由“输血”向“造血”的嬗变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由“输血”向“造血”的嬗变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6/27 9:41:5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毛集实验区干部驻村创新扶贫攻坚纪实

  “多亏驻村干部的奔走操劳,我家安装上了光伏电站,妻子也进了经济开发区找到了工作,月收入5000元左右。”毛集实验区梁庵村34岁贫困户梁昌松,说起干部驻村帮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再也不用为今年脱贫而发愁了。

带领群众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共建小康,这是毛集实验区驻村干部的共同使命。记者在毛集实验区扶贫办了解到,该区今年要完成2个贫困村出列、518人脱贫的攻坚任务。为此,区工委通过调查研究,精准施策,年初下派8名区级领导分别兼任8个贫困村第一书记,主要任务是帮助贫困村理清发展思路、推动精准扶贫和促进增收致富等。

梁庵村是毛集实验区工委主要负责同志的驻点村。该村曾长期以“一稻一麦”传统农业为主,农民脱贫致富渠道较为狭窄,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26户309人。工委主要负责同志每周至少要抽出一天时间到该村调研,与村支两委的同志一块走访慰问贫困户,一边摸清贫困症结,一边寻找脱贫路径。“在区工委的指导下,推进土地流转,积极争取项目,实施‘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捆绑模式,已建70个蔬菜大棚,准备再建3500平方米的光伏大棚与4000平方米的养殖大棚,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梁庵村负责人告诉记者,要通过农业产业化彻底让贫困村摘帽、贫困户脱贫。

路岗村是毛集实验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的驻点村。该村共有贫困户21户,今年计划脱贫9户。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经常深入该村精准掌握了解情况,精准谋划措施,汇聚力量“双管齐下”,“一管”是统一种植3000亩精品糯稻,“一管”是大力发展100户麻花制作产业,确保实现贫困户按期脱贫。

扶贫攻坚,贵在精准。各地“水土”不同,治疗“贫困症”的“药方”也不一样。毛集实验区驻村干部进村以后,通过入户走访、召开村民座谈会等形式,全面掌握社情民意,找准致贫原因,采取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和政策扶贫等形式,对全区贫困户实行结对帮扶,实行“一户一策”帮扶模式,实施扶贫项目430多个,覆盖所有贫困村1831名贫困人口,做到不脱贫不脱钩,脱了贫不断线,达到了建台账、传技术、找项目、促增收的目的。

“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毛集实验区工委管委下派的驻村干部,把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时时处处为群众谋利办事,他们改变以往单一的阶段性或节日性捐助形式,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引导和帮助帮扶对象逐步提高脱贫能力,更好地建立贫困人口长效脱贫机制,加快当地宜居宜业宜游的建设步伐。

(通讯员 徐瑞成 记者 刘银昌)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