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寿县隐贤镇太平街道的张祖林每天都要到自家承包的水田里去看看,因为水田里养的全是小龙虾,而且龙虾都已经“抱卵”。这几天天气转暖,他家养的“抱卵”的龙虾快要“甩卵”了,龙虾一旦“甩卵”,就意味着众多的小龙虾降生了。而“甩卵”结束的大龙虾就可以上市卖钱了。
陪同记者采访的寿县隐贤镇太平街道主任曹庚先,是张祖林家脱贫的对口帮扶负责人。他向记者介绍,张祖林家是贫困户,孩子都成家且已经分家另立门户,所以张祖林家按户籍算只有老两口,他们年龄较大,无法干农活,按照家庭收入他家成了贫困户。近两年,张祖林和儿子一起承包了近1公顷滩涂养龙虾,现在收入很好。“他家养龙虾每年纯收入2万元不费事,可以说已经成功脱贫。”曹庚先说。
张祖林告诉记者:“我年龄大了,干不了什么重活,只能看管水田,养虾、卖虾都由儿子张业考负责。”
和当地许多年轻人一样,成年后的张业考先是去上海打工,由于收入低,他又回乡种田、打零工。2009年的时候,张业考养了一年多的龙虾,当时由于没经验、没技术,结果没挣钱还亏了几千元钱。
2016年,眼看着父亲脱贫无望,张业考和父亲商量,由父亲承包一片滩涂,张业考负责帮助父亲干活,帮助父亲脱贫。
这一想法得到了太平街道的支持。在街道的帮助下,张祖林家承包了近1公顷滩涂地,还得到了6000元政府专项扶持资金,他家又凑了一部分,买了网、活动房、皮筏子、虾苗,龙虾就这样养了起来。由于吸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在养殖过程中,张业考还专程跑到了江苏买虾苗,向当地的养殖户学习了技术,索要了养殖资料。
张业考向记者介绍,他们是利用滩涂地,在稻田里养龙虾。去年刚开始养,当年就收了1000多公斤龙虾,他又将收获上来的龙虾全部运往合肥,以每公斤20元至30元的价格出售,当年收入20000多元。同时,稻田里养龙虾,水稻不用上化肥、不用打农药,当年还收获了近千公斤的无公害水稻。
张业考说:“龙虾的繁殖特快,去年养殖成功了,今年估计可以收获2500公斤,且以后一年比一年产量大。”
说到收入,张祖林就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今年的收益估计不会差。现在龙虾卖到了每公斤20元至30元左右,除去成本和人工费,纯收入二三万元是不成问题的,如果加上无公害水稻,收入就更多了,这下子是真正脱贫啦!”
看到张祖林养殖小龙虾脱贫,村里的农民纷纷效仿,今年太平街道养殖小龙虾的农户已有10多户,养殖水面达到了30多公顷。
【短评】在农村,有很多贫困户像张祖林一样,他们年老体弱,劳动能力较差,更干不了农活。他们脱贫,是靠政府兜底,还是自己想办法负重奋进?张祖林的例子可以看出,在脱贫过程中他没有等、靠、要,而是和儿子一道,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脱贫道路。在脱贫中,张祖林不仅仅是和儿子在努力,还得到了政府的专项资金的支持、街道领导的对口帮助,确保了脱贫致富惠民见成效。张祖林的例子再一次证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政府的帮助,脱贫一定能够实现。
(记者 李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