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经开区招商与项目建设报道之一
与上海世鹏实验室洽谈医用光疗设备加工制造项目;
与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洽谈朝阳健康产业园项目;
与万代福(北京)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洽谈镍氢动力电池生产线项目;
与中至信合作农产品物流大市场项目;
与安徽万创、杭州网易洽谈,开发建设“网易云双创中心”和“网云小镇”项目……
踏着新春的脚步,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可谓是闻鸡起舞!短短一周的时间,一个个洽谈项目快速推进,项目内容涉及医药包装、信息技术、新能源、纺织加工等多个领域。围绕“奋力争当全市转型发展排头兵”的目标,经开区就像一个充满引力的“磁场”,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客商来此投资兴业。
谋局:招“大”引“强”同筑基
“今天引进的项目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围绕产业定位,突出增强后劲,我们将着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经开区负责人告诉记者。
思路,决定出路。经开区确定了“招大商、引强商”的目标定位:年引进内资70亿元以上、引进亿元以上省外资金40亿元以上和新签约项目40个以上。
新春开局,经开区便细化分解指标,积极摸排信息,拓展招商渠道,强化跟踪洽谈,摒弃“漫天撒网、广种薄收”的思维,突出“精准招商、选优引强”,有效提升项目质量,力求在体量上求“大”,在质量上求“强”。
首位产业、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经开区围绕五大产业和3个特色园区,招商举措不断落实:
跟踪贵州益佰、世鹏实验室、华祥制药等项目,经开区正努力开展医疗器械、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等项目招商,发展壮大医药和大健康产业。
紧盯万向集团、万代福电池、圣佳集团、韩国SKC等企业,经开区正加大装备制造业招商力度,做好产业承接。
围绕网易、浪潮等互联网企业,经开区正抓紧推进网云互联网小镇的洽谈和浪潮云计算中心项目的落地,争取落户一批大数据和信息技术产业项目,为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奠定基础。
蓄力:“软硬”兼修共铆劲
大健康产业园路网5条4.89公里道路和标准化厂房二期7栋8.39万平方米厂房开工建设,4.36万平方米科技综合楼工程正加快建设……记者在经开区看到,信息技术产业园已投入使用,北京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等15家高科技企业已入驻。
引凤需有良枝。为进一步提升产业承载能力,经开区在优化投资环境、提高项目服务上铆足了劲头,下足了功夫,使这方投资沃土更具磁力。
经开区建立良好的金融配套和服务环境,建立健全招商项目建设服务流程和部门承接制度,加强网上办公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工作流程,落实投资项目全程代办制,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加快引进法律、会计、金融、物流等各类中介咨询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有的客商看好的是园区环境,有的客商则为专业贴心的服务所吸引。经开区着眼于优化投资环境,坚持软环境和硬环境同步提升,强化招商引资要素保障,倾力打造招商服务“新高地”,力求促成一批重大项目签约,加快推进全区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发力:“专精”结合齐公关
“我们近期修订了招商扶持政策,医药、信息产业专项招商政策的制定工作也已启动。”经开区分管招商负责人告诉记者,经开区正不断完善政策要素,打造招商洼地。
经开区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抢抓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契机,紧抓产业转型机遇,努力打造发展新平台。
围绕信息技术产业园、智能装备制造园、医药健康产业园和朝阳路、中兴路、洛九路沿线建设,经开区结合产业规划和产城一体的要求,谋划好招商项目,有针对性地推进招商引资。围绕现有楼宇,经开区以提升经济总量、增加税收收入为目的,做好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招商的文章。
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环勃海区域,经开区更新招商项目库,绘制招商路线图,开展关联招商、配套招商,完善产业链条;制定每月外出招商计划,突出精准招商、领导带队招商;按期召开专题调度会,梳理招商信息,评估项目质量,加快在谈项目签约进度。在这方投资的热土上,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批投资者纷至沓来,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
(记者 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