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声辞旧岁,过年放鞭炮已成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习俗,但今年春节,凤台县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区,烟花爆竹声少了许多,但年味儿依旧很浓。
今年春节前,凤台县环保部门向广大市民发出倡议:春节少放鞭炮,减少放鞭炮天数和放鞭炮数量,一起过个环保年。倡议发出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春节期间笔者走访发现,凤台城区放烟花鞭炮的现象大为减少,不少市民选择不放或少放鞭炮。以往过年过节,烟花爆竹随意燃放,很多人还以燃放烟花爆竹的多少来衡量年节的热闹程度,不仅制造了大量噪音,污染了空气环境,而且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今年春节期间,如你所见,比往年要少得多,轻得多。
“以往每年初一到初三从家里出来的时候,总能闻到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鞭炮燃放后的火药味,比较起来,今年的空气相对清新不少。”家住凤台福海园小区的市民叶先生说。
鞭炮声“小”了,固然与人们观念的改变、环保意识的增强有关,与此同时,我们应看到,多元化的娱乐方式和快节奏的生活,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诱因。以前人们的娱乐方式比较少,过年时燃放烟花爆竹,能给我们带来很大乐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能渲染起节日的气氛。而如今,社会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众多新潮的娱乐休闲方式,让人们快乐的成本大大提高。
鞭炮声淡了,可今年春节年味依然十足。很多家庭为让传统年味更浓一点儿,专门了解传统文化。除夕夜通宵守岁,新年贴春联,拜年给压岁钱,年初一吃“元宝”,农历年的生肖文化……在欢度春节之际,家长们与孩子们讲述这些传承数千年的“年”文化习俗的由来,这既是一种幸福的回忆,又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有效方式。
为让传统年味更浓一点儿,很多人迈开腿多走动。阖家团圆的节日,也是家人、亲戚、朋友间联络感情的良机。短信群发、网络拜年,现代化的通信工具虽然提供了最便捷的拜年方式,但是缺少了面对面情感的直接交流。春节,距离近的亲朋好友多走动走动,问声安,吃顿饭;距离远的打个电话,聊聊天儿,交交心。礼节多少没关系,真情实感最可贵。
为让传统年味更浓一点儿,还有很多人多动手。如今生活节奏加快,为图个方便,很多人上饭店吃年夜饭、团圆饭,更多的人则买些速冻水饺、元宵和半成品回家。鸡年春节,很多家庭老少齐动手,手艺好的做元宵、水饺和糕点,手艺差的也弄几样可口的小菜,一家人齐动手,边做边聊,品的是亲情,吃的是年味。
当我们认真审视春节,会发现延续几千年的传统节日正在一点点发生变化:年夜饭简单了、鞭炮声小了、拜年从磕头到微信了、休闲从打牌到看大戏了。通过变化中的春节,就会让人感受到更多的文明新风,更浓厚的文化年味。
(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