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代表着思想的统一,彰显着力量的凝聚,诠释着责任的担当。讲看齐、见行动,不仅要思想上辨明方向,更要行动上令行禁止、工作上一以贯之。
一、讲看齐,要在思想灵魂上树牢看齐意识。
要坚定信念,从根子看齐。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根”和“魂”,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无往不胜。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开宗明义:“长征的胜利,是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信念坚定是选拔任用干部的第一要求,如果信念上不坚定,经不起风浪、扛不住考验,能耐再大也不是党需要的好干部。
要锤炼党性,用忠诚看齐。看齐意识是最基本的党性要求,讲看齐实质就是讲党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强调要“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第一位都是强调党性,党性观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党员干部不仅要练就过硬本领,更要有这样的精神高地作支撑。
要严守纪律,拿戒尺看齐。看齐意识不仅体现在思想自觉、党性自觉上,更体现在作风自觉、纪律自觉上。拿戒尺看齐,必须心里揣着规矩,时刻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带头维护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二、见行动,要在组织工作中落实看齐要求。
要强化干部理论武装,增强看齐的自觉。要抓好理论学习。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重点抓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强化对党章党规、党史国史学习,把学习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抓好党性教育。充分发挥各级党校主阵地作用,把学习党章作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新提拔干部的第一课,把党性修养锻炼贯穿干部成长全过程。要注重联系实际。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并重,找准结合点,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要严格干部选任监管,树起看齐的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坚持“重能力更重品行,重政绩更重德绩”的原则,把是否看齐作为选人用人的第一标准,选拔那些自觉看齐、坚决看齐的干部,使用那些坚决听党话、始终跟党走的干部。坚持从严治吏要求。认真研究,着力解决“看不齐”的问题。拓宽党内监督渠道,建立健全党内情况通报、重大事项公示等制度。坚持提醒函询诫勉办法,对一些不看齐的倾向性问题,及时发现提醒。严肃执纪问责,让“不看齐就出列”成为常态。坚持正向激励原则。实施干部活力工程,加强干部交流锻炼,以实干论英雄、凭德才用干部,让干部各展其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着力营造既能严格管理、又能包容失误的干事创业氛围。
要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看齐的风气。要主动履责担当。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各级党组织作用至关重要,党组织书记要主动担责、积极作为、激浊扬清。要严格按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办事,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拿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交易。要严格制度执行。从严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地方党委、党组条例,不断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决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制度,使党的组织生活经常、认真、严肃,使批评和自我批评有效运用、形成常态。要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大力倡导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价值观,以良好的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践行看齐的要求。要建强骨干力量,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编制农村小微权力操作手册,全面实行村“两委”正职干部专职化管理。继续实施村后备干部“育苗”工程,形成梯次有序的农村干部选育选任机制。要严格党员管理,全面开展星级创评活动,督促落实“党员学习活动日+”、党员证管理等制度,促进管理精准化、规范化。完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开展好“党员服务队”活动。要落实物质保障,全面落实农村基层党建保障工程,加大村党组织运转经费和服务群众经费投入力度,整合资金推动村级活动场所全面达标升级。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狠抓党建促扶贫。
(郑田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