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公证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公证,买房需要公证、固定证据需要公证、遗嘱也需要公证……随着时代的发展,“公证”在淮南人民的生活中担当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今年以来,我市公证工作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技能,以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核心,以服务民生工程为依托,着力服务法治淮南建设,让“公证为民”的核心理念在细致的服务中形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履职篇:围绕中心,有为有位
“以前,很多人认为公证与自己的生活很远,当事人对公证的应用是被动的,缺乏依法维权意识。”市司法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公证事业深入发展,人们逐渐明白,作为一项重要的预防性司法证明制度,公证已走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政府采购、房地产、金融,直到我们身边的婚前财产公证、遗嘱公证、学历证书公证等方面,无所不及。
为淮南第二气源高压燃气供气管道工程项目建设办理地上附着物保全证据公证;
为淮河孔李大桥工程项目建设办理了涉及130余户群众安置的征地拆迁保全证据公证;
为谢家集区涉及80余户群众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办理拆迁安置选房抽签现场监督公证;
为上郑广场建设项目违建房屋拆迁办理7件保全证据公证;办理42件涉及金额近5亿元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挂牌出让现场监督公证……
今年以来,我市公证工作以旧城改造、公租房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建设为龙头,认真做好征地拆迁相关的文书送达、物品清点、房屋丈量等保全证据公证工作。在众多公证工作中,无一差错,确保工程顺利推进,确保了安置群众顺利搬迁,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服务篇:公正为民,为民公证
淮南籍徐女士,家住马来西亚吉隆坡。因事急需办理淮南的房产抵押登记委托,但身为高龄产妇的徐女士却无法来回奔波。急人之所急,我市的公证人员不远万里直飞吉隆坡,登门办理公证手续,让徐女士一家非常感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的公证需求不断增多,公证已介入寻常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市正诚公证处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非诉讼手段,公证不光可以预防纠纷、减少诉讼,更体现着浓浓的为民情怀。”
在涉外的劳务输出过程中,公证人员为前往巴拿马、沙特、土耳其等国家的劳务人员办理无犯罪记录、学历、工作经历公证1850多件,制作的公证书发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解决老年人、残疾人和监狱服刑人员等特殊群体行动不便、无法亲自来公证处申办公证的难题,公证处提出“只要老百姓需要,随时上门服务”的新举措。全处公证员积极为特殊群体提供优质公证法律服务,较好地解决了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和监狱服刑人员无法现场办证的问题,充分显示公证服务为人民的理念,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和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今年以来,免费办理公证法律援助案件15件,为70周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办理遗嘱公证28件,为困难群众和小微企业减免公证费近200万元。
目前,我市正在筹建西城公证办证点,将于明年1月1日建成投用。届时,将为寿县、谢家集区、八公山区的群众办理公证提供方便。
突破篇:创新举措 惠及民生
5月5日,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市司法局携手合作,联合下发了《关于公证机构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执行有关问题的通知》。根据通知,一旦债务人不能履行合同,债权人就可依据公证机构出具的债权文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此项创新制度的推行,有效化解了金融风险,预防了社会矛盾,减少了诉讼成本,蚌埠、六安等地纷纷前来取经。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公证需求,市正诚公证处不断出台各种惠民、便民措施,提高办事效率,开辟办证快捷通道,在创新中稳固前行。
11月14日起,市正诚公证处与公安、民政、国土、房产等部门对接联网,对婚姻、户籍等登记信息查询实现共享共用,让广大群众在办理公证时,变“辛苦跑断腿”为享受“一站式服务”,实现了便民利民人性化。
11月19日是星期六。苏先生专程从上海赶回淮南,因户口迁移问题,急需办理出生证明公证。从公证员,到财务、审批,公证处五名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发力,苏先生当天就拿到了公证书。让苏先生不住感慨的便利,正是市正诚公证处推出的“365”公证服务承诺。
由于工作的繁忙,很多人在工作日不能前来办理公证,外地的淮南籍人士也只有在周末才能回淮办理相关手续。为此,市正诚公证处创新工作方式,推出“365”公证服务承诺,全年办理公证,给群众办事提供更多便利。
为政府排忧解难,为群众真情服务,截至11月15日,我市共办理9827件公证事项,在服务淮南经济发展、维护和谐稳定的道路上铿锵前行。
(记者 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