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打赢脱贫攻坚战 > 七彩山鸡自述:“脱贫攻坚,看我的!”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七彩山鸡自述:“脱贫攻坚,看我的!”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11/22 9:47:3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七彩山鸡”。因为我的羽毛七彩斑斓,所以有人会把我误认为孔雀,还有人把我与“花瓶”联系在一起,让我有些郁闷。

其实,我有一个俗称叫野鸡或雉鸡,是集肉用、观赏和药用于一身的名贵野味珍禽,被誉为“野味之王”“动物人参”。2000年,我被列入国家林业局《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因为我价值极高,所以在脱贫攻坚中被委以重任、寄予厚望。不相信吗?下面,请看我的自述。

“2000多只七彩山鸡上市销售,供不应求!”随着这条消息火爆朋友圈,一个偏远的村落——寿县迎河镇大台村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因为我集品质、颜值于一身,吸引四面八方的人们纷至沓来。

要问我为何会落户一个偏远的村庄?这要从今年的脱贫攻坚工作说起。我原本生活在八公山脚下,那里环境优良;而且主人懂得我的生长习性,对我呵护备至,让我快乐成长。

今年年初,市旅游局负责人一行来到我们企业——八公山区天石舜辰珍禽养殖公司,与企业负责人商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事宜。通过他们的交谈,我得知,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党中央提出了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市旅游局结对帮扶的寿县迎河镇大台村现有贫困户280多户、贫困群众580多人,群众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种植,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较为严重。为打好“精准扶贫”主动仗,市旅游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立足增强大台村内生发展动力,提出了七彩山鸡养殖扶贫思路,得到干群的一致认可。市旅游局发挥与企业共建联合党支部的优势,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大台村引进了七彩山鸡幼苗,协调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和防疫服务,帮助联系销售渠道,实施全过程、一条龙服务。就这样,我和同伴从美丽的八公山脚下来到了偏远的大台村,担负起脱贫攻坚的重担。

刚到大台村,我和同伴的心情十分忐忑,既担心生长环境不适应,更担心新主人不懂我们的生长习性。但很快我们就打消了顾虑,因为原来的主人并没有忘记我们,定期前来开展养殖技术指导、防疫服务。初期,我们生长在育雏室;后期,我们生活在室外,实行圈养,保持了野性和品质。在新主人的精心照料下,经过4个月的生长,我们到了出栏的时候。为取得良好市场收益,市旅游局牵头,积极拓展市场,吸引了八方来客。为卖个好价钱,大台村将我们按照雄雌配对销售,每对100元,约重2.7公斤;顾客可现场选购,挑选最心仪的七彩山鸡。七彩山鸡变凤凰,为村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村里算了一笔账:一只七彩山鸡养殖成本约25元,按照雄雌配对销售,一只净利润约25元,2000多只就是5万元,这可乐坏了大台村干群!

产业扶贫的优点在于具有可持续性。令我们欣喜的是,在市旅游局的指导下,村里所得5万余元收益全部被用于滚动发展,新引进了2000只七彩山鸡幼苗,目前长势良好,这让我们的价值得到了更好的体现。为改善养殖条件,村里申请了20多万元扶贫项目资金,用于鸡舍和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年底前将全部竣工投入使用。这意味着,我的同伴不久将住进新居,过上比我们更幸福的生活。

实现贫困户脱贫,是脱贫攻坚的落脚点。以村集体养殖为引领,我的同伴不久将走进贫困户家中,通过提供免费养殖技术指导,带动一家一户脱贫致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采访手记】 脱贫攻坚,既要注重“输血”,更要注重“造血”,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发展七彩山鸡养殖,壮大了大台村集体经济,并实现所得收益滚动发展,产生了“滚雪球效应”;通过村集体养殖示范,带动“一家一户”养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成功闯出一条产业扶贫路。

(记者 朱庆磊)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