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3时31分,在离地球393公里的轨道上飞行了一个多月、绕地球500多圈的天宫二号终于等来了他的伙伴神舟十一号,他们在太空顺利地完成了交会对接。网友们亲切地把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称呼为“十一郎”和“二丫”,把他们的交会对接形象地称为“十一郎太空深情吻二丫”。科学技术原来也有这般的审美价值,也是这般的美妙美好,也是这般的诗意盎然。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是注重科学技术的实用价值,而忽视了它的审美价值,往往认为科学技术是枯燥的、冰冷的,却忽视了它鲜活的一面、灵动的一面。其实,科学技术既有实用价值,更具审美价值,它不应是枯燥冰冷的存在,而应以一种鲜活灵动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造纸与印刷广播海外,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完美融合。技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艺术融合,更能熏染出高品质的生活。当我们向科技的艺术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常会把陶瓷技术简称为“陶艺”,把那些雄伟建筑自豪地称为“建筑艺术”,也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证明,科学技术的很多美感是不可言喻的,科学技术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而缺乏审美意识,否则就难免枯燥、冰冷。审美有时候就是这样的一种东西,一种让人舒服的东西,但里面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类往往是顺着这些规律,才发现这个世界更多的秘密并被应用,就成了科学技术。10月20日在北京开幕的2016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最吸人眼球的当属那些功能不同的人形机器人,他们之中有的能画像,20秒一幅速写,两分钟一张素描;有的身穿古装,提笔疾书有模有样;有的会下棋,摆好棋局邀人一较高下。据介绍,除了画像、书法等技能,许多智能人形机器人已是能说会道,可与观众对答如流,不仅能做前台咨询员、智能迎宾员,还能担任博物馆的讲解员等职务。这些机器人不但展现了当今的科学技术水平,其审美价值更是无处不在。
虽然科学是美好的,技术也蕴含着艺术,但我们却并不能数典忘祖、花里胡哨,而是要“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因为科学的态度偏重理性,研究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它的目的是求真相,要理清事物的关系和条理,而美感是专在事物本身的形相,心理活动偏重直觉,其中凝聚着“真”——尊重规律、以道驭术;凝聚着“善”——简约利物、惠而不费;凝聚着“美”——巧夺天工、出神入化。多些科学技术的美好和艺术,其实质正是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给人更多便利感受和美的体验。
无论是古代的陶瓷、丝绸、造纸、印刷、建筑,还是当今的“十一郎太空深情吻二丫”、人形机器人的多才多艺,无不尽显科学技术之美,展现出“技术为体、文化为魂”的规律。科学技术的真、善、美可观可触可感,能让我们最大程度地兑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那么,时下为什么有些科技成果仍然缺乏良好用户体验?难以转化成生产力?这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审美的探求。这就进一步提醒我们在科技强国、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今天,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科学研究都极具专业性,无论是决策者还是实践者,都要努力让科学技术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得以完美融合,使其相得益彰。因为一切科学技术的目的都在于提升生活品质,理应多从人文领域寻求灵感启发和精神支柱,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丛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