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瓦埠湖理论视界 > 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 谱写美丽淮南转型跨越精彩篇章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 谱写美丽淮南转型跨越精彩篇章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10/18 8:36:4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中国共产党淮南市第十次党代会,是在我市开启十三五新征程,决战决胜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批准了沈强同志代表九届市委所作的报告,报告以“奋力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闯出新路,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为主题,全面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科学分析了淮南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形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工作的奋斗目标和任务举措,是指导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行动纲领。我们必须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好党代会报告精神,把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代会精神上来;迅速贯彻、扎实落实好党代会部署,把全市人民的力量凝聚到加快转型发展、建设美丽淮南的实践中来,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状态,全力推进党代会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回首五年奋斗历程,深切体味市党代会报告所含“重要启示”

报告深刻总结了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发展历程,记录下了五年来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极其重要的启示,这些都必将成为未来淮南发展特别值得珍视的财富。

一是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淮南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砥砺奋进的五年。这是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得出的重要结论。尤其近两年来,面对煤炭价格下滑、经济增速下行以及政治生态受到影响的多重压力,市委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坚持“一手抓转型发展,一手抓从严治党”,明晰“1235”发展思路,制定调转促“4106”行动计划,找准“235”产业转型路径,干成了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实事,实现了经济发展平稳健康、行稳致远;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实现廉洁发展”专题教育,狠抓反腐倡廉,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新环境,树立了清正廉洁、勇于担当的新形象,开创了依法治市、转型发展的新局面,在建设美丽淮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二是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在肯定过去五年成绩的同时,市委对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党代会报告中对淮南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没有文过饰非、隔靴搔痒,而是勇于解剖、直面分析,客观指出了当前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如全市综合发展实力还不够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的位次偏后,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转型的步伐还不够快,非煤电产业支撑性大项目、好项目较少,“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社会建设水平还不够高,城乡之间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推进脱贫攻坚、提高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居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党的建设亟待加强,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政治生态的修复任重道远,等等。

三是得到的启示深刻宝贵。报告强调指出:“五年的拼搏奋斗,五年的风风雨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更留下了极其重要的启示。”我们要充分认识近年来市委采取的各项重大举措,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显著成绩,认真把握发展中尚存在的有关矛盾和问题,深刻铭记推进改革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中积累的许多经验和启示。这些经验启示凝炼在报告中就是“五个必须”,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一以贯之地坚持。

:“必须始终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始终坚持转型发展不动摇;必须始终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必须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二、珍惜当前发展态势,深入认识市党代会报告所指“关键时期”

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是淮南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综合判断,我市发展虽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新的增长动力加速孕育的态势没有改变,未来五年既是一个发展机遇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如果我们应对得当,就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如果举措失当,就会影响经济发展步伐,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一是从国家层面看。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城市工作、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在现代农业、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给予支持,为我市补齐短板、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保障;长江经济带、中原经济区的规划建设,淮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发展,对于未来五年我市融入区域发展新格局,在更大范围扩大开放、深化协作、配置资源带来重大机遇。

二是从省级层面看。省委提出打造合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推动合肥经济圈向合肥都市圈战略升级,推进快速客运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江淮运河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市进一步改善发展条件,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安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有利于我市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加快发展。

三是从市级层面看。市委坚定“1235”发展思路,大力实施调转促“4106”行动计划,经过近两年的攻坚克难、埋头苦干,淮南经济走出了低谷,呈现了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不断提升;越来越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和投产,新产业、新业态成长势头逐步加快;随着“三去一降一补”的实施,今年我市煤炭价格保持上升态势,稳住了我市经济的基本面;寿县划归淮南市管辖后,形成发展空间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现代农业资源等优势叠加机遇;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政治清明、政府清正、干部清廉的政治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三、勾勒未来发展蓝图,深度把握市党代会报告所定“主要目标”

市党代会报告围绕“奋力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闯出新路,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总体目标,鲜明地提出了着力实现“六个跃升”的具体目标,即:综合发展实力明显跃升,产业转型成效明显跃升,改革开放活力明显跃升,城乡功能品质明显跃升,社会建设水平明显跃升,党的建设水平明显跃升。“六个跃升”站位全局,定位高远,体现了我市今后五年发展战略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为我们具体地描绘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

一是注重内容的内在逻辑。“六个跃升”的具体目标,紧扣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呼应“奋力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闯出新路”的发展任务,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从为淮南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的高度,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提升的目标,体现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二是注重工作的延续发展。“六个跃升”的具体目标与市委“十三五”规划、市委市政府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闯出新路《意见》、加快调转促“4106”行动计划等文件有效衔接,力求各方面既定部署的有机统一和相关决策的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了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也体现了经济新常态下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

三是注重目标的科学合理。作为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市党代会报告提出的今后五年具体工作目标,符合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切合淮南的发展实际,与奋力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闯出新路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密衔接,凸显了市委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和发展大势的宽广眼界,反映了全市人民的愿望与期待,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四、准确掌握行动指南,深刻理解市党代会报告所提“重要举措”

党代会报告分别从转型发展和党的建设两大方面提出了30项符合淮南实际的重要举措,蕴含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举措,为我们确立了实现宏伟目标的行动指南。

一是在增强发展自信、奋力闯出转型发展新路方面,报告提出要“奋力在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城乡一体、产城融合,改革攻坚、开放招商,创新驱动、创业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上闯出新路”等六项重点任务。这“六条新路”回答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重大问题,描绘了全面转型发展的路线图,为我们确立了工作重点,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主攻方向,每一条都是指导我们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务实之举。我们必须紧扣这六项重点任务,加大力度,狠抓落实,全力推动淮南更好更快发展。在结构调整、产业转型方面,要加快实施调转促“4106”行动计划,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整合市域内旅游资源,努力把淮南建成国内知名的历史文化旅游名胜地,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主导产业。在城乡一体、产城融合方面,要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建设高新区(山南新区);按照“以产兴城、依城促产、宜居宜业、融合发展”的思路,重点打造五大平台;按照对“六区两县”分别进行的精准发展定位,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共进。在改革攻坚、开放招商方面,要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重点领域改革新红利;紧紧把握国家和省级层面各项战略机遇,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牢固树立招商是第一要事的理念,继续围绕三大主导产业、五大高成长性产业,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常抓不懈、提质增效,形成全力招商引资新热潮。在创新驱动、创业发展方面,要把创新创业作为培育资源型城市内生动力的主要生成点,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坚持不懈开展“优化发展环境年”活动,努力营造高效服务的政务环境和依法诚信的社会环境。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面,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探索建立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交易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逐步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解决好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在改善民生、增进福祉方面,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实施四大脱贫攻坚工程、四大扶贫行动计划,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普及15年基础教育,推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建省级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城市。

二是在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方面,报告提出坚持“思想教育从严、干部队伍建设从严、基层建设从严、改进作风从严、纪律规矩从严、惩治腐败从严、制度治党从严”。这“七个从严”贯彻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对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做出了具体安排。我们要始终坚持严字当头,压紧压实“两个责任”。在思想教育方面,要坚持立根固本,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严格执行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干部上讲台等制度,实现思想政治建设的制度化、常态化、全覆盖。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要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建立健全经常性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巡察和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建立完善鼓励干部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研究制定“为官不为”干部问责办法,推动形成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良好风尚。在基层建设方面,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面落实农村基层党建保障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努力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严格抓好基层党建考核,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年度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基层党建百分制量化考核制度,建立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职责考核办法,切实用好党建考核这个“指挥棒”。在改进作风方面,要切实抓住作风建设这个突破口,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三十条”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有关文件;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现廉洁发展”专题教育活动成果,严格落实作风建设“两个清单”,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规定,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在纪律规矩方面,要认真贯彻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建立定期督查各级党组织落实党内生活基本制度机制,真正使党的组织生活严起来、实起来。在惩治腐败方面,要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严格依纪依法查处各类腐败案件,既坚决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腐败问题,又坚决遏制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在制度治党方面,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更多用制度治党管党;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加强党内监督,健全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努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实现廉洁发展。

同时,党代会报告还就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作出一系列部署,强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提高人大工作科学化水平;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加强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扎实做好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强化公正司法,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积极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强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等。这些都需要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推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盛会载历史,报告绘蓝图。我们坚信,以市第十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为新的起点,全市上下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优良的作风,戮力同心、奋发有为,扎实完成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奋力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篇章。

(宋光祥)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