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为经济转型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如何奋力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闯出新路?怎么为经济转型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笔者认为,最直接的答案就是招商引资。
近两年,市委市政府紧扣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第一要事的理念,在市直单位和各县区全面动员、全员发动招商引资工作,以强有力的经济奖励、干部任用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掀起了招商引资工作热潮。今年上半年,全市引进省外亿元项目到位资金同比增长54.2%,居全省第一位。实际到位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3.3%,居全省第三位。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深刻认识到我市招商引资工作还存在着招商项目成功率小、项目建设推进力度不快、招商活动市场化不够、干部思想认识不足等问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还要广泛发动,制定措施,在全市形成全力招商引资的新热潮。
在思想认识上要充分认识到招商引资是扩大有效投资的主渠道、是摆脱落后局面的主抓手、是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富民强市的唯一出路;要充分认识到稳增长必须强力推进招商引资、调结构必须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惠民生必须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定要让全市人民,尤其是党员干部要从一煤独大的固化思维中解放出来、从工业大市的优越思维中解放出来,从坐等招商的惰性思维中解放出来,牢固树立招商是第一要事的理念,继续围绕三大主导产业、五大高成长性产业,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重点区域以及央企、上市公司和全国知名民企,鼓足精气神,积极走出去,主动引进来,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常抓不懈、提质增效。
在工作机制上要完善外出招商机制、项目会商机制、企业服务机制、调度督查机制,推进招商引资制度化、规范化。强化金融服务,通过股权投资、债权投资、融资担保等有偿方式和贴息等无偿方式支持招商引资项目,鼓励和支持县区、园区设立产业扶持专项资金。围绕一个产业的主导产品及与之配套的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和包装件等产品来吸引投资,谋求共同发展,形成倍增效应,开展产业链招商;在不新增供地面积的前提下,通过挖掘企业现有土地资源潜力扩大投资规模,或对新落户项目不供土地,引导其租用、购买现有的标准化厂房、闲置厂房、闲置土地实现投资,开展零地招商;借助企业的信息渠道、商务渠道、人脉资源,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更大的效应,开展以商招商;及时更新招商项目库,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上网推介,让投资者了解得更清楚,选择所感兴趣的投资项目,选定之后可直接与项目单位负责人洽谈,开展网路招商。
在制度保障上要落实《安徽省“大新专”项目四督四保协调推进办法》,制定市级督查制度,成立专项督查组,及时督查推进新建项目,优化审批服务、强化用地保障、保证开工率;及时督查推进续建项目,明确时序目标、分类督促推进、保证竣工率、及时督查推进竣工项目,制定目标、分类指导、加强配套,保证达产率、及时督查推进储备项目,加强谋划、压实责任、保证转化率,保证“四督四保”协调推进到位。大力盘活存量土地,完善增量配置办法,落实土地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深度与供地条件的有机衔接,加大重大项目用地指导和支持力度,完善落实配套政策,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提高项目落地率。
在目标任务上要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把招商成效与目标管理考核挂钩、目标任务与干部任用挂钩、项目引进与经济奖励挂钩,进一步在全市形成谋招商、抓招商的浓厚氛围。
(杨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