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述
一座文明的城市,必然也是一座崇尚诚实守信的城市。我市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过程中,把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展示淮南文明城市本色的新舞台。随着一系列工作机制的完善、一项项政策文件的实施、“信用淮南”网站即将上线运行,全社会诚信风尚日益形成,诚信核心价值观正从柔性约束向刚性要求不断迈进,诚信之光正闪耀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完善顶层设计 多管齐下全面启动
无信不立,于个人,于企业,于城市,都是如此。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级各部门共同推进。特别是今年,我市从完善顶层设计入手,政府主导,多管齐下,全面启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成立了淮南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总召集人。司法、宣传、发改、人民银行等40余家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部门、各单位协同一致,一系列信用体系建设政策文件先后印发并实施。《淮南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淮南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6-2020年)》、《淮南市公共信用信息征集共享使用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对信用信息记录和共享、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和明确规定。抓住制度层面这个着力点,使我市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建设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
加快平台建设 推进信用信息互联共享
守信者得益,失信者失利。一座城市诚信风尚的培育,要从构筑诚信社会开始。加快建设“信用淮南”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就是把过去散落在各个部门、单位的信用信息统一到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上,实现守信、失信信息查询公开,不但对那些失信单位、企业或个人产生极大负面影响,同时增加了守信群体珍惜信用的高度自觉。
目前,全市公共信用信息目录编制进入最后冲刺,全市近50家单位上报的信息目录处在反馈意见阶段;“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在有序推进,对新设立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注册登记时发放统一信用代码,建立统一信用代码与旧注册登记码“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包括“一网三库一平台”(即“信用淮南”网站、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系统正在加快建设。“信用淮南”网站已基本建成,将在年底前完成与省级信用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随着各个数据库的建设完成,信用信息查询也将在明年逐步推进。届时,只要鼠标轻点、手指微触,失信行为将无处遁形,失信者也将为其失信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营造浓厚氛围 逐步构建诚信奖惩机制
诚信,既是文明城市应有的品质,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当诚信精神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成为市民的生活态度时,城市的梦想也就有了最坚固的磐石。
为此,我市始终坚持多渠道、多方位构建诚实守信、珍惜信用的宣传氛围。每年通过“3.15消费者权益日”、全国法制宣传周、征信宣传进校园、征信知识演讲比赛等形式,褒扬诚实守信先进人物,宣传信用建设相关讯息,引导广大公众参与到诚实守信、珍惜信用的实践中去,在全社会营造出人人学典型、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进一步点亮诚信淮南的城市品牌,为建设文明城市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和活力。
立足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处处方便、失信寸步难行”的氛围,我市着手加快建立“红黑榜”制度、失信行为惩戒等工作。在“信用淮南”网站正式开通运行之后,我市将在网站上开设信用“红黑榜”,定期发布信用信息,将诚信榜样企业列入红名单,失信企业及其法人代表列入黑名单,公诸于众,并共享网络,市民可实时查询。对失信被执行人,在公共资源交易、安全生产、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和规划等领域给予严格限制。而那些讲诚信、没有违法违规记录的红榜企业,在日常监督、行政许可、资质等级评定等方面,也会获得优先安排和重点支持。
随着我市文明城市创建的不断深入,诚实守信也必将成为全民的自觉性行为规范,诚实守信正升华为助力我市转型发展的强大推进剂。
(记者 谢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