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文明创建进行时 > 城乡环卫一体化 扮靓美丽新大通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城乡环卫一体化 扮靓美丽新大通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8/16 8:59:3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大通区坚持先行先试,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让乡村像城市一样美丽——
城乡环卫一体化 扮靓美丽新大通

在城市人的眼中,农村环境“脏乱差”似乎是常态。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加快,农村环境正悄然改变。

夏日里,记者漫步大通乡村,干干净净的乡村小路、整整齐齐的房前屋后、井然有序的村居环境映入眼帘,构成一幅美丽乡村画卷。身着橘黄色工作服,穿梭在村头巷尾的环卫保洁人员,为村庄点缀靓丽色彩。农村画卷越描越美,得益于大通区实施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

先行先试,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惠及长远的民生工程。想让乡村美起来,首先要让乡村干净起来。环境整治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为打好农村环境整治主动仗,2014年9月,大通区坚持试点先行,从每个乡镇挑选两个村率先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试点,村庄环境明显改善。在先行试点基础上,该区认真总结经验,决定全面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2015年7月,通过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把全区划分为上窑镇、洛河镇及农场、九龙岗镇、孔店乡等四个标段进行公开招投标。2015年9月30日,区政府委托区环卫处分别与四家公司签订了作业合同,城乡环卫一体化在全区54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 

全面实施,农村环卫保洁走向规范化

美丽战役,从集中清理农村河塘沟渠、房前屋后垃圾开始。集中行动之后,存积群众房前屋后的“三大堆”(木草堆、砖石堆、垃圾堆)得以有序摆放,乡村道路保持整洁干净,农村环境卫生悄然改变。

环境整治是基础,常态保持是关键。该区强化精细化管理,加强常态化考评,建立完善环境保持长效机制,农村环卫保洁走向规范化。

走进上窑镇马庙村,宽敞干净的水泥路通村入户,每走一段就能看见绿色垃圾桶和正在清扫垃圾的保洁员。据负责该村卫生保洁的公司负责人介绍,马庙村有500多户、1000多名群众,共配备了5名保洁人员和80多个垃圾桶。“早上5:00,我们就开始工作了,打扫马路,收集垃圾,再将垃圾集中运走,给村民一个美丽的早晨。”保洁人员说。关于村居环境的改善,村民方华美感触颇深:“以前,村里环境卫生没人问、没人管,村民垃圾随处扔、随处倒。现在,村里来了保洁员,有了垃圾桶,大家不乱扔、乱倒垃圾了,村子自然干净了许多。”

由于是市场化运作,那么谁来监管?区环卫处督查科负责人刘震告诉记者,区里建立了常态化环卫考评机制,制定出台了《大通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考核办法》《大通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考核细则》,明确市场化公司作业标准,实行“统一收集、统一清运、统一处理”的收运处理模式,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同时,建立市场化公司自查和区环卫处督查相结合的监管机制,第一时间将督查、考核情况以《环卫通报》方式报送区政府、送发各公司,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相互监督。

群众自觉,美丽乡村与文明同行

上窑镇马岗村,是大通区较为偏远的一个村。对该村村民来说,今年生活中有个明显变化:每天早晨打扫完卫生后,家门口都有保洁员来清运,村里的环境明显改善。

美丽乡村衍生美丽意识,村民生活习惯悄然变化,文明素养不断提升。“环境变美了,大家心情也好了。现在,群众已经习惯了每天把生活垃圾整理好,送到附近的垃圾桶里。”马岗村村民林工良说。

马庙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村里建有文化广场。闲暇之余,村民喜欢聚集在村庄小广场上散步、聊天。“邻居之间经常一块坐着聊天,互相沟通交流,减少了很多矛盾,村民之间关系更加融洽了,村庄更加和谐了。”村民方华美感言。

城乡环卫一体化,奏响美丽乡村变奏曲。乡村内外兼修,村容变得更美,村民素养提升,村美人更美。大通乡村悄然美丽蜕变!

(记者 朱庆磊 实习生 周 雯)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