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市司法局采访时了解到,全市司法行政部门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社会大局稳定营造了良好环境。
“诉调对接”健康发展。市司法局会同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诉调对接”工作机制若干规定的通知》,在全市各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建立了“诉调对接”相关工作制度,全市基层法院在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了巡回法庭,加强了调委会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工作,推动了人民调解和诉调对接工作不断健康发展。
医患纠纷调解成效明显。2014年7月30日,我市建立了第三方医患纠纷调处机制,2015年,我市制定了《淮南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工作规程》和《淮南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制度》,完善了医患纠纷调处机制。截至2016年6月底,医调委共接待医疗纠纷咨询529件,在接待中化解纠纷274件,回访满意率和协议执行率分别达到99%和100%,调结的案件做到100%案结事了,有效维护了全市的医疗秩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警民联调”机制作用凸显。市司法行政机关与公安机关通力合作建立了公安民警与人民调解员联合调处矛盾纠纷工作机制。目前,全市69个公安派出所全部建立了“警民联调”工作室。去年年底,市司法局会同市公安局、市综治办、市财政局,对全市各派出所“警民联调”室建设情况逐一进行检查督导,确保实现全市“警民联调”室软硬件建设全面达标。
督促保障协调推进。今年4月以来,市中院和市司法局积极行动、密切配合,组成联合督查组分赴全市六区两县,督促指导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工作进展。日前,市财政局、市司法局、市委政法委联合制定出台了《淮南市人民调解案件补贴及人民调解委员会补助经费暂行办法》,有效调动了广大调解组织及人民调解员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积极性。
(记者 柏松 通讯员 盛勇)